5月10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向国会发出紧急警告:联邦政府的现金储备和债务控制手段可能在8月耗尽。
且美债的抛售浪潮来袭,美政府也"压力山大",就在此时,中方表态,中美双方均降低100%关税。
这条消息宛如重磅炸弹,美债暴雷迫使特朗普"让步",是否意味着他无牌可打,关税战将要进入尾声?
美债与降税
在美债危机黑云压城之际,中美关税政策的戏剧性转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5月12日,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双方宣布大幅降低关税,美国取消91%的对华加征关税,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保留10%基础关税,中国同步取消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的非关税壁垒。
这一"阶梯式降税"方案被解读为双方试探性妥协,既避免关税清零引发的国内政治反弹,又为后续谈判预留空间。
此次关税调整的背景是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的反噬效应,自2025年4月实施以来,美国对华关税最高达145%。
也使得美方作茧自缚,美国经济的关税成本终将转嫁消费者,与此同时,中国通过RCEP深化与东盟贸易,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在不断增长,反制筹码持续增强。
反观美国就不太好,通胀压力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寻求缓和,当然,关税调整并未触及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层矛盾。
美方保留的10%关税针对中国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中方保留的10%反制措施则直指美国农产品等敏感领域。
双方建立的经贸磋商机制,虽为避免冲突升级提供"安全阀",但技术出口管制、市场准入等核心议题仍未解决。
所以,此次调整更多是"战术性降温",战略博弈远未结束,尽管没有结束,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方面也不占优势。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自始至终充满矛盾与反复,自"对等关税"启动时,特朗普曾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但事实正相反,政策实施后引发美股暴跌。
为缓解市场压力,特朗普不得不授权对15国暂停加征关税,但对中国仍维持高压,这种政策摇摆暴露了美方目前的战略困境。
关税战导致美国中小企业怨声载道,特朗普支持率肉眼可见的在下滑,不仅如此,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超乎想象,在短期内是没有替代的。
更致命的是,特朗普的对外关税与对内减税政策组合自相矛盾,关税推高通胀,迫使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加重政府偿债负担,形成"通胀、利率、债务"三者的恶性循环。
面对美债危机与关税反噬,特朗普的政策工具箱正在枯竭,再加上党派林立,他也要面对诸多的掣肘。
所以,除了进一步加税或削减关税,特朗普确实如困兽一样,可以说美债危机与关税战相互交织,而这也是特朗普政府自身酿造的死亡螺旋。
然而美国的关税风波不仅在蚕食自身经济,也在拉全球经济下沉。
全球震荡
美债危机与中美关税调整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
对美国而言,债务违约风险可能引发美元贬值、股市崩盘和衍生品市场连锁违约,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将遭受重创。
但是对中国来说,此次关税调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取消91%的反制关税将缓解出口企业压力。
可保留的10%关税仍构成贸易壁垒,中国还需加速市场多元化布局,深化与东盟、金砖国家的产能合作。
不过在全球经济面前,美债危机与关税战加剧了经济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起到拖累。
与此同时,中美关税调整虽为供应链争取到喘息期,但技术脱钩、地缘政治等风险仍在积聚,全球产业链重构势在必行。
结语
美债危机与中美关税调整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那就是美国的债务扩张与单边主义政策正在透支其全球领导力。
因此8月的"X日"不仅是美国债务上限的考验,更是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关键节点。
历史终将证明,在全球化不可逆的浪潮下,任何单边霸凌行径都将付出代价,美债危机与关税博弈或许只是序幕,如何在危机中重建互信、推动合作,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