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当保安15年:当年的省状元

2025-04-22 14:47  头条

2013年,长沙某小区里,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文质彬彬的保安走过去,背后立马响起了一阵嗡嗡嗡的议论声。

只听有人嘀咕道:"听说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真的假的?那他怎么会来我们这里当保安呢?"

听到这些议论,男子一脸苦笑,但也并不想去解释什么。这样的情景,他已经经历过太多次了。那一段时间,无论他走到哪里,迎接他的都是一些打量的眼光和不太友好的话语,他已经习惯了。

这个男人叫张晓勇,曾经是一名天之骄子,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但是,十几年后,他却成了长沙某小区的一名保安。这样大的落差,别说他自己,就连一个路人都感觉匪夷所思。

那么他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1974年,张晓勇出生于湖南长沙县,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小时候,在别的男孩子爬树翻墙的时候,张晓勇就喜欢一个人安静地捣鼓东西,上学后,他这种沉稳内敛的性格,让他能够坐下来安心学习,所以学习成绩还不错,每学期都能抱个奖状回家。

一辈子务农的父母,看到儿子这么争气,内心自然十分欣慰。像所有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样,他们也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够跳出农门,飞黄腾达,所以一向都是全心全意地支持儿子上学。

家人对他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任何事都不用他管。但是张晓勇却常常心疼父母,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扫地、刷碗之类的家务活。

有一次,农忙时节,吃完饭,张晓勇想让劳累了一天的爸爸妈妈休息会儿,于是主动收拾碗筷,准备端着去厨房给洗了。没想到母亲看到之后,竟然很生气地把碗夺过去,狠狠地摔在了地上,并怒斥他道:"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不应该在锅碗瓢盆上。"

这一摔,把张晓勇吓了一跳,也让他更加明白了父母的心意。

从此以后,他更加刻苦学习,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好大学,让父母跟着自己沾光,过上好日子。

1991年,张晓勇以长沙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就读于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就是稀有物种,普通人能考上一个大专院校都会开心不已。而张晓勇一下子就考上了国内最高学府清华大学,这让他和家人都激动不已,也让他成了十里八乡的名人。

随后,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张晓勇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上大学时,他继续保持高中时代的刻苦求学精神,在这个聚集着全国顶尖学生的校园里,张晓勇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本事拔得头筹,深受导师们的喜欢,同学们对他也是赞赏有加,他还带头成立了一个小型的课题组,在学院中也算是小有名气。

按说像他这种性格的人,就适合继续往上读,沿着科研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有朝一日也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科研专家。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贫寒的家境,年迈的父母,让他不得不忍痛放弃往上读的想法。然后,就只能去找工作。

在他毕业的那一年,国家开始对大学毕业生实行"双轨"制度,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让国家给分配工作的话,也可以,但是去哪里工作和做什么这些都得听从国家的安排;如果不想接受分配,那你也可以去参加社会招聘,自己找满意的工作。

张晓勇被分配到的工作和地点都非他所愿,于是,他决定去参加社会招聘。

刚好,他看到广州的一家全球知名的日化公司宝洁在招人,对于这家公司他早有耳闻,并且知道公司有自己的研发部门。他想着,如果能进这家公司的研发部门工作,倒也蛮不错的。

顶着名牌大学的招牌,张晓勇很顺利就进入了这家知名外企。可是接下来的事不仅没有按照他的预期发展,还让他的人生彻底发生了改变。

刚进公司,张晓勇就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公司并没有把他安排到研发岗位上,而是让他去客服部。

张晓勇本来就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工作了一段时间,他感觉很不适应,于是就去找领导,委婉地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去做产品研发的工作,可是领导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感到透心凉。

领导告诉他,目前公司的研发部门设在海外,而且也并没有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的打算。

一场希望终成空,张晓勇郁闷不已,他甚至想过辞职再找一份工作,但是残酷的现实,又让他无法下定决心离开。毕竟,作为一个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他身上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以及沉重的经济重担。

跳出去,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留在这里,最起码还有一份相当可观的薪水。

于是,张晓勇做了人生中第一次妥协,暂且忘掉那天上的月亮,然后俯身去捡地上的六便士。

张晓勇只能继续他在客服部的工作,日子就这么不好不坏地过着。虽然不喜欢客服工作,但他也能尽心尽力地完成。在宝洁工作的五年,他从一个小职员做到了部门主管。在外人看来,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只是夜深人静时,张晓勇常常会想起自己那未竟的科研梦想,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重新拾起梦想。

后来,家乡传来了一个噩耗,母亲打电话说,父亲得了尿毒症,瘫痪在床。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击在了张晓勇的心头,也让他命运的车轮悄然间转变了方向。

他连忙请了假,赶回老家,看着昔日身强体壮的父亲,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老成了这个样子,被病痛折磨得饭都吃不下去,张晓勇的心里头很不是滋味。

在家照顾父亲了一段时间,张晓勇就被父母催促着踏上了回广州的车。父母在他面前假装坚强,不希望因为自己影响了孩子的工作。

但是回到广州之后,父亲那憔悴的模样一遍遍在张晓勇脑海中闪现,他时常想起小时候的那些场景:那时,家里条件差,爸妈都是把好吃的都留给他,他们自己则吃一些粗茶淡饭;为了让自己专心学习,母亲把碗都给摔了。

往事一幕幕浮现在心头,让张晓勇觉得,如今父母老了,自己尽孝的时候到了。

于是,他跟公司申请,想调到湖南那边的分公司工作,但是公司却说那边没有合适的岗位,等什么时候有岗位空缺了,才能把他调过去。

可能是怕"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晓勇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

回到家乡之后,父亲总觉得是自己拖累了儿子,心里充满了歉疚。可是张晓勇内心却很淡然,自己本来就不喜欢那份工作。与其在一份不满意的工作上虚度年华,还不如陪在父母身边,也能够尽到自己的一份孝心。

在照顾父亲之余,张晓勇也开始了找工作。可是他的专业,在一个小县城里,根本就毫无用武之地。顶着清华大学的名头,虽然有很多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但是细细看来,合适的并没有几个。

最终,他选了一份房地产销售的工作。尽管他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做销售,但是父亲的病每天都需要透析,这些都需要钱,而他想着,销售这份工作,多劳多得,挺适合他那个阶段的的需要的。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虽然都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可是跟宝洁那份工作相比,差距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面是完成销售业绩的压力,另一面又要面对客户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时间长了,张晓勇感到特别的力不从心。所以,这份工作做了几年之后,张晓勇就又一次辞职了。

2008年,有一次,张晓勇跟人聊天时,得知马王堆陶瓷市场正在招人,于是他决定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工作。去到之后,发现陶瓷市场招聘的是保安,鬼使神差般的,张晓勇竟然走进了面试房间。

当负责人看到张晓勇填写的资料时,吓了一大跳,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再仔细一看,更是震惊。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来应聘保安?开什么玩笑?

但是看着张晓勇那一脸认真的样子,他也只能将信将疑地跟他聊了起来。负责人想着这个小伙子肯定干不了几天就会走的,就给他一次体验的机会吧。

没想到,张晓勇当了两星期的保安之后,竟然觉得这份工作还可以。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市场内巡逻,维护一下治安,或者处理邻里之间的纠纷,这些小事他都能轻松应付。而且,还有大量的独处时间,让他可以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虽然工资不高,只有两千来块钱,但是每天准时准点地上班,每个月休息四天,有充足的时间陪伴父母,总的来说,还是能够接受。于是,他决定留下来。没想到,这一留,就干了好多年。

在做保安的前一年,张晓勇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很快就有了孩子。每天下班之后,回家做做饭,陪孩子玩一会儿,日子倒也过得十分温馨,张晓勇内心的失意也慢慢被这人间的烟火气息抚平了。

对于丈夫选择从事保安工作,张晓勇的妻子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这一点,让张晓勇十分感激,他说,能遇到一个理解自己的人真的很不容易,他很幸运。

而张晓勇也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对于自己的这份保安工作,尽管也谈不上有多喜欢,他也尽心尽力地做好。

他的同事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他有时候晚上干到十一二点。他要是接到业主经营户的电话了,投诉的了,他不管什么时候,他都会去上门协调处理。"

2013年,张晓勇还考取了《物业管理员证》,成为我们国家第一批拿到这个证的人。

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认真工作都会得到回报的。勤恳的工作态度,加上证件的加持,张晓勇顺利地升职为市场物管客户部主任。

而身边的人,也由一开始的不可思议、不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看到张晓勇即使在这么平凡的岗位上,即使面对这么多的非议,依然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还能不断地追求上进。慢慢地,他们也就不足为怪了,甚至提起张晓勇来,言语间对他尽是夸奖之词。

后来,张晓勇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网络上也掀起了一番对他的声讨:有人说他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有人说他只是为了逃避现实,还有人说他当保安就相当于拿高射炮打蚊子,言语间充满了哀其不幸和怒其不争。

面对这些非议,张晓勇看得很淡。他说:"我觉得不管是清华人、北大人,都应该以服务社会,为社会做贡献这个方面,来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然,未经他人苦,怎知他人难。除了指责,还是有很多支持他的声音,有报纸就曾这样评价张晓勇:"清华不仅仅给他带来精英教育,更重要的是人的教育,为重病的父亲辞职,他做到了人的本质孝顺。"

但是,尽管他自己已经看开,内心也早已对自己当保安这件事达成了和解,也接受了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事实,但是,他的内心难免还是会有一种"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感觉。

所以,自从当了保安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只是有一次他去北京看望一位同学时,对方问他现在在做什么,他含含糊糊地说道,在从事房地产行业,混得还可以吧。言下之意,就是自己也是中产阶级。

他昔日的同学通过媒体的报道,了解了张晓勇的近况,有同学试图伸出援手,帮助他一下,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如今的张晓勇,有稳定的工作,还有充足的时间照顾父母和妻儿,倒也过得蛮知足的。而且,他的生活也有了新的重心,那就是培养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有朝一日也能够去他的母校清华大学读书。

看完张晓勇这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不禁让人感到无限唏嘘。

相信这每一次的决定,都是张晓勇在权衡利弊之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的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想想我们每一个人,在刚刚踏足社会的时候,哪一个不是踌躇满志。那时的我们觉得,凭借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大放异彩。

可是,那时的我们想不到,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意外,会让人生偏离设想的轨道。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重新设定坐标,做出在当下那个时刻最恰当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能让自己心安,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