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公开辟谣后,国际刑事法院披露181项证据,指控杜特尔特犯下"危害人类罪",这位年近八旬的菲律宾前总统可能无法回国。与此同时,美方趁虚而入,南海局势迎来新挑战。那么,杜特尔特被捕后,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美防长此时访问菲律宾,究竟意欲何为?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被捕一事,不仅激化了菲律宾两大政治家族--马科斯家族与杜特尔特家族之间的矛盾,还将中国给牵扯了进来据报道,由于被捕前杜特尔特正在中国香港参加活动,有知情人士称杜特尔特及其家人曾向中方寻求庇护,但遭到了拒绝。
对于这一传言,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提醒,媒体朋友们应认真甄别虚假信息,切勿轻信。他还指出,中方从未收到过所谓"杜特尔特寻求庇护"的申请,外界也不应将杜特尔特赴港出席活动这一私人行程政治化。
有分析称,中方在杜特尔特被捕一事上的态度是明确的,那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同时也不希望不实信息干扰中菲两国正常交往。少数别有用心之人此时炒作相关议题,目的无外乎在菲律宾国内渲染"反杜"舆论氛围,同时挑拨中菲关系。
在南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中方自然不会任由这种情况发生。然而,中方刚出面辟谣,杜特尔特家族就收到了一个坏消。3月24日,国际刑事法院(ICC)对外披露了181项针对杜特尔特"危害人类罪"指控的证据,其中包括逮捕令中引用的材料、关键证人证词、法医报告等内容。报道称,相关证据可以将杜特尔特与其任内"禁毒战争"中发生的法外杀人事件联系起来。
尽管杜特尔特的身体状态已经有所恢复,他本人也坚信自己有强有力的法律论据,并不害怕之后的案件审理。不过,外界普遍认为,至少短时间内杜特尔特是没法回到菲律宾。用杜特尔特之女莎拉的话来说,马科斯政府根本不打算让杜特尔特归来,这让杜特尔特回国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
值得一提的是,加紧打击杜特尔特家族的同时,菲律宾当局还收到了美国伸出的"橄榄枝"--随着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开启任内首次"印太之行",菲律宾正成为美国"印太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报道称,与往届美防长出访"印太"时的行程安排不同,赫格塞斯这次选择了"弃韩赴菲",与菲律宾总统、防长商讨加强双边国防关系和地区安全的相关议题。有专家认为,赫格塞斯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从军事层面强化对于"印太战略"的支撑,增进与地区盟友的关系。将菲律宾列为出访目的地之一,则是因为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帮助美国完成对中国的牵制。
有分析指出,从出访时机的选择来看,特朗普政府这次可以说是"趁虚而入",抓住了菲律宾国内形势严峻,马科斯政府急需外部盟友助力的一个关键节点。在这种情况下,美防长的到访,无疑向菲方提供了一颗"战略定心丸",鼓动其在南海问题上继续对华采取激进姿态。
不过,美方的如意算盘未必能打响。一方面,地区国家并不会毫无保留追随美国对抗中国;另一方面,特朗普二进宫后,开始施行战略收缩,自然也不会将全部精力用来对付中国。因此,美菲互动看似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实则充满了权衡与博弈。一旦美方抽身,菲律宾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