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赖清德的520就职演讲引发了解放军的对台军演,如今到了2025年的520,赖清德就职一周年的演讲上,赖清德却一改之前"台独"的嚣张气焰,开始喊话两岸加强交流合作,这种态度变化的背后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2024年赖清德就职演讲的时候提到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岛内要坚持自己的"主权",认同台湾,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蔡英文时期,尽管台当局的本质依旧是"台独",但这种"台独"更多的是放在背地里,并没有在公开场合上宣扬这种"台独"思想,而到了赖清德这里台当局就彻底掀下了面具,将"台独"思想放到了公开场合上进行宣扬,鼓励全岛民众和自己一起"台独"。
当然,赖清德的这种"互不隶属"言论也引发了解放军的对台军演,相较于蔡英文时期由于佩洛西窜台引发的对台军演,520就职演讲引发的"联合利剑-202A"军演无论是规模还是力度上都得到了空前加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是一次实战。
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解放军的对台军演就变得越来越常态化、实战化起来,"联合利剑"演习也变成了一场大型连续剧,隔三岔五就会来上一场,因此赖清德在今年520的演讲就成了一个两岸都强烈关注的话题,如果说赖清德依旧保持过往发言的话,那么一场包围全岛的演习就将展开。
但在这次的就职演讲上,赖清德一改以往的态度,并没有提到两岸议题,表示愿意在"对等尊严"的情况下和大陆开展交流合作,通过交流来取代围堵,通过对话来取代对抗,朝着和平共荣的方向一同发展,一下子从2024年"务实的台独工作者"身份转变成了两岸和平大使。
这种态度的转变可以说是透露了多个信号,其一就是美国的态度变化,在2024年的时候还是拜登担任美国总统,当时的拜登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都很坚定的支持台当局,因此赖清德才能肆无忌惮的在公开场合上发表"台独"宣言;但到了特朗普时期过后就不同了,相较于支持台当局,特朗普更关心的是美国的利益,特朗普并不想因为台海冲突的爆发将美国也卷入进去,在美国并不想插手两岸冲突的时候,赖清德必须为当前紧张的两岸局势降火,避免双方爆发一场军事冲突。
其二就是中美关系的突然缓和,原本中美之间因为关税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双方突然在关税上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取消加征的报复性关税政策,并建立磋商机制,特朗普更是直言这一会谈成果有利于"和平与统一",尽管并没有指出这个"统一"是哪个统一,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台岛的统一,这样一来等于是说美国也支持两岸统一,如果爆发台海冲突的话,等于是同时得罪了大陆和美国,对于台当局而言这是无法承担的一个代价,因此就必须主动释放友好态度,来改善两岸关系。
其三就是采取一种"虚实战术","互不隶属论"、"两国论"、"公司论"、"境外敌对势力",这是赖清德上任之后发表的演讲;然而在还没有担任台地区领导人,在2017年担任台南市长的时候赖清德还表态"亲中爱台",在2023年又支持蔡英文的"和平保台""四个坚持"政策,这种两面派的做法谁也不知道赖清德究竟在搞什么,通过这种虚实并进的策略来和大陆搞一个骚扰战,让大陆也不知道到底赖清德说的哪句话才是真的。
实际上赖清德可以被当做是一个缩小版的特朗普,如果说特朗普是以美国利益优先,那么赖清德就是以个人利益优先,无论是在岛内大搞"台独",要求全民为"民主而战",而是在岛内发起政治清洗,都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最新提出的"公司并购论"中更是给两岸统一开出一个条件,只有这个条件让自己满意了才会实现"并购"吗,实现统一,显然是想要索要足够多的好处。
当然,赖清德的态度转变也是一种拖延战术,在当前所有局势都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如果继续维持之前的"台独顽固分子"人设,引发新一轮对台军演的话,那么岛内一众士兵就难以抵抗这种压力;并且随着对台军演的越来越常态化、全面化,对台军演随时都有可能由训转战,变成一场收台行动,在美国并不会介入这种冲突的情况下, 岛内并不能阻挡解放军的这场行动。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看赖清德要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如果赖清德继续维持此前的"台独"方针不变的话,那么解放军的行动会照常进行,"武统"依旧是第一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