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方宣布中美会谈的消息后,本周三,特朗普表示:不会为了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而主动下调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45%关税。
【特朗普大张旗鼓加税,偷偷摸摸豁免】
然而就在同一天,美国财长贝森特在出席众议院的听证会时,明确将此次中美会谈描述为"谈判"。他还表示,白宫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不会出席此次会谈。
在特朗普的贸易团队中,纳瓦罗属于对中国态度最强硬的一员。这次他不去,也反映了美方的真实态度--不想让纳瓦罗影响谈判,坏了好事。
另有记者提醒特朗普,中方指出,此次会谈是美方主动提出的。对此,特朗普嘴硬道:"他们说是我们主动提出的?我觉得他们应该回去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档案。"
但是嘴硬并没有什么用,只会让自己受伤:特朗普做出这番强硬表态后,美国股市应声下挫。
【特朗普表示:不会为了重启与中国的谈判,主动下调对中国商品的关税】
围绕关税谈判,不论是中美的,还是美国跟其他国家的,特朗普现在就是一个宗旨:里子可以不要,但一定要保住面子。
北京时间5月7日一大早,中方宣布,中方高层将于5月9日至12日访问瑞士,期间会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举行会谈。商务部在回答记者问时特别指出:
"美方高层近期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就关税等问题与中方谈起来。"
"中方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
这下在全世界面前,把特朗普的老底给揭了,为了保住面子,他自然急于反驳。然而,只要我们回顾过去一个多月的历史,就不难发现,着急谈判的一方就是美国。
【美方高层近期不断就调整关税措施放风,并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
4月2日首次宣布"对等关税"后不久,特朗普就表示"中方希望谈判,他在等中方的电话"-他反反复复说了好几次,但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中方并没有来电话。
9日,经历了美国金融市场"股债汇三杀"的特朗普,主动高挂"免战牌",在媒体镜头前强调:他"无法想象"自己还要增加关税,才能让中方来到谈判桌前。
12日,美国宣布豁免对电脑、智能手机、路由器、集成电路等电子产品的"对等关税"。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重磅新闻"是美国政府在周末深夜发布的,非常低调甚至可以说是"神秘":官网不见链接,记者求证不应,文件内容绕口,特朗普更是异常沉默。
22日,特朗普在白宫新闻记者会上表示,他们不打算在与中国的谈判中采取强硬的态度,对中国的关税不会维持在145%的水平。与此同时,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承认"没人希望看到高关税继续这么维持下去"。
【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承认"没人希望看到高关税继续这么维持下去"】
最新的动向是,美国正在考虑豁免另一批对华产品的关税。贝森特本周三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豁免对中国汽车座椅以及部分婴幼儿产品的关税。
严格来说,这的确符合特朗普的说法:美国没有降低关税,只是"临时豁免"了部分中国产品的关税。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特朗普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在玩文字游戏罢了:昨天豁免电子产品,今天又豁免婴幼儿产品,那么明天又要豁免什么?
大张旗鼓加税,偷偷摸摸豁免。正如共和党前众议员乔·沃尔什在社交媒体上反问的那样:假如关税真的像特朗普说的那样,对美国有那么多好处,为何又要有这么多豁免?
【最新的动向是,美国正在考虑豁免另一批对华产品的关税】
视角回到现在。特朗普还不想同中国围绕关税进行谈判,指望中方做出让步,那就让他继续等吧。截至目前,美国能够在谈判搞定的大国,其实也就只有刚吃了败仗、被巴基斯坦痛揍一顿的印度,特朗普甚至连日本都摆不平。
本周二,美国在谈到与日本的谈判时,抱怨美国汽车对日本出口数量太少,声称"日本每年向美国销售数百万辆汽车,而美国一辆车也卖不出去。"
他声称:"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商店,所有人都想在这里赚钱……美国在所有贸易谈判中都占据有利地位。"
结果日本第二天直接反驳,称特朗普的说法不符合事实,并指出美国车之所以在日本销量少,不是因为日本设置了贸易壁垒,而是美国车本身就竞争不过德国车。
日本首相石破茂则表示:"美国现在的立场,日方绝对无法接受。达成协议固然重要,但日本不会因此损害国家利益。"
欧盟那边就更直接:如果对美国的关税谈判最终失败,欧盟将对波音飞机征收关税。
特朗普连日本、欧盟都搞不定,就更别谈中国了。实际上,他越是嘴硬,就越显得自己心虚,没底气:两个月后,"对等关税"90天的暂停期就到了,咱们到时候就看看,美国到底能跟几个重要的贸易伙伴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