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中使用的武器进一步升级、阿萨德政府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快速崩溃、也门与以色列展开导弹和空袭的对决……但来自巴勒斯坦和加沙地区的消息,似乎正在归于沉寂。
巴勒斯坦政治学者萨迪克·阿布·阿梅尔(Sadeq Abu Amer)在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土耳其研究中心主办的对话上告诉观察者网:这不是因为以色列的袭击真的减少了,又或者加沙的局势得到了改善。以色列仍在推行他们对巴勒斯坦的"既定政策"。
萨迪克同时是"巴勒斯坦对话小组"(Palestinian Dialogue Group)的负责人,该组织致力于通过定期举办巴勒斯坦政策论坛、开办培训班等,创造对话空间,提高巴勒斯坦的国家能力。
萨迪克来自加沙地区,目前主要在土耳其活动,但家人们仍留在满目疮痍的故土。
巴勒斯坦政治学者萨迪克·阿布·阿梅尔 萨迪克供图
"加沙的情况依然很糟糕"
在对话刚开始时,萨迪克就告诉观察者网:目前加沙的情况依然很糟糕,包括他父亲在内的家人目前也正在加沙,和其它民众一起经历艰难的日子。
当前加沙民众的生活条件依然非常恶劣。淡水短缺、物资不足、安全受威胁……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大约有150万人目前仍然只能在极其狭窄的空间中生活。
在萨迪克看来,这几个月以来,黎巴嫩、伊朗以及叙利亚的局势变化都极大地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力。因此,有关巴勒斯坦的声音不可避免地减少了。
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实施的种族灭绝行为有所减少。与之正相反,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区仍然常有惨案发生。但另一个问题是,观众、媒体已经不觉得这是什么新鲜事了。
"对媒体来说,种族灭绝的受害者只是简单的'数字',但这些数字本来都是有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家人的人。"在萨迪克看来,当前国际媒体的这种做法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天平还在向以色列倾斜"
令人遗憾的是,以色列非但没有为在加沙等地区犯下的战争罪行付出代价,甚至地区局势的天平还在向以色列倾斜。包括辛瓦尔、纳斯鲁拉在内的多位"抵抗势力"领导人已经去世,以色列与黎巴嫩也成功达成了停火协议。阿萨德政权崩溃后,以色列又迅速占领了戈兰高地大片区域,并能够直接监控大马士革的动向。
除了偶尔会有来自伊朗、也门等方向的导弹袭击之外,以色列似乎成功震慑了周边的各路对手。
萨迪克在对话中表现得颇为无奈:事情的确向着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而巴勒斯坦似乎总是"在失败的一方下注"(betting to the losing part)。
萨迪克在对话中回顾说,历史上巴勒斯坦为了独立进行过多次斗争,自然也多次寻求过外部的盟友。但巴勒斯坦的"队友"们总是成为了历史中失败的那一方。比如二战时期的希特勒--后者当时与犹太人和控制中东地区的英国是敌对关系,因此一些想要争取独立的巴勒斯坦要员与希特勒有所接触。当然,萨迪克也表示,这不意味着这些巴勒斯坦要员支持希特勒的意识形态,双方只是基于各自实际需求,寻求合作。
而在伊拉克与科威特的纠葛中,巴勒斯坦方面更理解萨达姆的立场,但结果因为领导者的错误决策,巴勒斯坦人民承受了代价。在萨迪克看来,目前同样的情况似乎即将在伊朗上演。
并且事后来看,当巴勒斯坦人找到伊朗或者伊拉克、甚至是德国时,后者其实并没有对巴勒斯坦做出什么事实上的支持。但反过来说,以色列的盟友总是会为其提供货真价实的支持。事实上,巴勒斯坦也因为总是站到了"失败的一方"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场景在历史上多次重复。
西方大国的想法和百年前并无区别
就当前的巴勒斯坦,乃至于中东的混乱局势而言--萨迪克认为其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的解体,以及随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列强的参与。问题在于,现在西方大国仍然保持着和他们100年前相同的想法。
巴勒斯坦追求独立的斗争从很早之前就开始了。根据一战后的《洛桑条约》,所有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国家都有权利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国家,巴勒斯坦自然也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巴勒斯坦至少从1922年开始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法律、货币体系和政府,甚至有明确的地理边界。
然而问题在于,不像伊拉克或者叙利亚那样,巴勒斯坦从未被允许拥有政治上的权力并建立一个国家。
随后发生的就是1947年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巴勒斯坦人并没有接受这一决议,这片地区也在之后的历史中陷入长期的乱局。萨迪克表示,今天我们所目睹的一切有关巴勒斯坦的动乱,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的冲突也好,外来势力的干涉也好,实际上都是在历史上已经发生、反复发生的事情的延续。
就今天的局面而言,萨迪克认为毫无疑问,美国利用了中东局势的混乱以推行他们自己的议程。对于今天的美国来说,伊朗等中东区域性强国,和俄罗斯一样,都是需要牵制的对象,而美国的手段往往是通过制造混乱来牵扯对手的精力、保持自己的影响力。于是巴勒斯坦成为了那个用来制造混乱的牺牲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和以色列利用,甚至"营销"了"阿克萨洪水"行动造成的冲击。有人对"阿克萨洪水"行动进行了人为的阐释。在包装后的全新故事中,犹太人反而成为了"受害者",这又反过来为以色列使用武力提供了"支持"。
但从巴勒斯坦人的视角来看,"阿克萨洪水"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更不意味着"以色列人是从这一天开始受到了袭击"。尽管萨迪克认为"阿克萨洪水"行动的某些方面是否合适依然有待商榷,反抗总是一个好的征兆。巴勒斯坦人的反抗也不是所谓的"从10月7日"("阿克萨洪水"行动的日期)才开始,而是存在于连续的反抗历史中。
"两国方案"不需要以色列同意
当前以色列的策略是: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萨迪克认为,这是因为以色列已经感受到"两国方案"(即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是有条件实现的。因此,将巴勒斯坦人赶出土地就成了以色列的重中之重。
"以色列一直说'需要纠正多年前的错误',而我们就是那个'错误',巴勒斯坦人活着就是'错误',所以以色列想要抹去我们。"萨迪克在对话中说。
在过去,"两国方案"一直无法落地的关键因素也是以色列的激烈反对。国际社会过去在巴以地区的许多行动都需要得到以色列的首肯。
在萨迪克看来,需要强调的是"两国方案"并不一定需要以色列点头。从法理上来说,巴勒斯坦当然有权利建立自己的国家,就像以色列有权建国一样。"巴勒斯坦"除了是这片土地的名字之外,也是当下真实存在着的这个国家的名字。"两国方案"是一个现实,而不是必须等待以色列通过的提案。
因此关键在于,如何让以色列必须接受这一点。
中国或许能成为关键性力量
毫无疑问,持续了将近百年的冲突是一个非正常的情况。在这段历史中,真正处于危险中的是巴勒斯坦人。因此对巴勒斯坦来说,有国家愿意为巴勒斯坦提供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萨迪克认为,中国可以参与其中。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并且帮助巴勒斯坦可以为中国在扩大在中东和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方面带来巨大的回报。
在萨迪克的设想中,就像美国等国一起推动以色列的成立一样,中国也可以成为巴勒斯坦的重要依靠之一。同时,一个在中国调解下恢复和平的中东,也可以为中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机会。
在萨迪克看来,巴勒斯坦本身就可以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
为了证明这一点,萨迪克解释道:与国际上的印象不同,巴勒斯坦其实有着超过20000名IT工程师,他们实际上正在与国际规模的最大公司合作。很多年轻工程师都获得了来自微软、Meta这样的大公司的机会。这一点本身或许还不够分量,但它展示了巴勒斯坦年轻人中,许多人都有天赋、有毅力,并有意愿努力工作。
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一群有能力、有技术、有梦想的年轻人--双方的合作在萨迪克看来是"天作之合"。
因此,如果中国为巴勒斯坦提供帮助,获得的回报绝不会仅限于在外交或政治方面,更在于中国将会获得一个潜在的投资市场。萨迪克表示,这对中国也是一个机会。更不用说在全世界各地生活的数千万巴勒斯坦人都会对中国有新的认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从事着重要的工作。
"如果中国成功地为巴勒斯坦带来了和平,这也会是对在海外生活的巴勒斯坦人的巨大帮助。这将会给后者一个理由返回家乡,成为创造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推动力--这都将使中国能够从中获益。"萨迪克最后总结道。
(整理 翻译/ 观察者网 张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