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相声泰斗杨少华去世第三天,赵本山花篮挽联上"老师"二字炸了锅。
当公众拿着放大镜审视每个细节,真正的哀思反而模糊了。
追悼会现场的花篮署名成了舆论靶子。
"本山传媒赵本山老师敬挽"几个字被截图疯传。
有人掰着指头算辈分:杨老是相声界"宝"字辈前辈,赵本山小了整整26岁,这声"老师"叫得僭越。
更有人翻旧账,扯上赵本山近年争议,咬定是借机炒作。
可扒拉下二十年前的旧事,完全另一番光景。
1995年春晚筹备期,两人同住一屋。
听说杨少华手头紧,赵本山一声不吭往他枕头下塞了2000块现金。
那年头两千块不是小数,够买北京半平米房。
杨少华后来送他刮胡刀当念想,这段雪中送炭的交情,当事人从没拿出来当谈资。
现在倒好。
殡仪馆工作人员可能不熟行规代写了挽联,笔误闹出风波。
揪着五个字上纲上线的人,怕是忘了当年那2000块钱的分量。
逝者尸骨未寒,活人先吵成一团。
杨少华小儿杨议被骂"消费亲爹",赵本山被骂"虚伪作秀"。
可葬礼上姜昆冯巩他们送的花圈,谁认真看过落款格式?
舆论专挑名人挑刺的毛病,比挽联规矩更该改改。
拿放大镜照人情世故,照见的全是自己的影子。
揪着"老师"较真的功夫,不如想想二十年前塞枕头底下的真心。
逝者安息吧。生者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