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两个半月翻16倍,美国加关税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多大?(3)

2025-04-25 11:43  华夏能源网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计,美国为满足本地需求,2025年几乎所有电池隔膜、83%的电池正极、67%的电池负极都需要进口。美国本土产能规模根本无法迅速扩大来填补缺口,若美国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者,本土储能装机将强行踩下刹车。

有观点认为,美国此次对日韩加征关税较低,因此会给日韩企业机会,中国储能企业会被日韩代替。

不过,从现实来看可能性不大。这主要是由于日韩电池厂建设进度严重不及预期,日韩电池产能也无法填补美国本土需求缺口,美国仍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并且,中国储能电池有可能通过转口贸易的方式绕道出去,即使是这样中国储能电池的竞争力仍然比日韩大。

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面对储能关税风暴,一些中国储能企业表示,虽然受到影响,但目前持观望态度,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并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

一家储能Top3企业工作人员对华夏能源网表示:公司在美国的储能业务必定会受到影响,但影响程度目前不好评估。一方面是此前美国不仅加征过关税,而且对特定企业也有针对性措施,公司层面已有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公司已经从对美贸易中逐渐抽身,采用其他方式进入美国市场或服务美国客户,这轮加税还需要与客户深度沟通。

另一家头部储能系统企业工作人员称:"由于关税政策还不明朗,今天加税,明天暂缓,后天说不定又取消,所以后续应对措施还要根据长期政策变化展开,目前不急于行动,还要再观望观望。"

实际上,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朝令夕改,整体局势可能有反转,但中美贸易逐步走向脱钩会是大概率事件。在这个大框架下,储能企业又应如何应对?

首先,与客户协商共同承担关税,分摊上升的成本。

虽然储能关税已加到173%,但仍有储能行业从业人士对华夏能源网私下透露,若下游客户或开发商能承担部分成本,储能出口美国还有一丝"活口"。

全球第二大储能电池供应商亿纬锂能(SZ:300014),也在回应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时表示,公司与美国客户主要采取FOB(离岸价)模式进行结算,这种模式下公司不承担关税成本,因此当前关税政策对现有合同的交付不造成影响。

阿特斯(SH:688472)也表示,对于关税成本有多种分摊和协商的办法,合同有关税变化保护条款,会争取将关税的影响限制在合理可控范围内。

其次,通过在美国本地建厂、技术授权等方式,满足美国市场需求。阿特斯就曾表示过,公司在逐步推进海外电芯和储能系统制造,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

此外,开拓新兴市场,分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是长远之策。近年来,亚非拉等地区的储能市场快速增长,有较高装机需求,可作为中国储能企业的海外发展重点。

无论这次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如何收场,都对中国储能产业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必须尽早重新谋划全球化策略,以应对美国市场变化,并重构新的秩序。正如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说,重要的不是关税,而是旧秩序的崩溃。中国新能源企业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