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险被斩首,泽连斯基为什么发动袭击?

2025-05-28 11:37  头条

2025年5月2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专机在库尔斯克地区上空遭遇惊险一幕--46架乌克兰无人机如蜂群般突袭,直扑总统专机航线。这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俄乌冲突中真实上演的"斩首行动"。

据俄防空师师长尤里·达什金披露,这场袭击规模空前,俄军防空系统在12小时内击落159架无人机,仅库尔斯克地区就摧毁46架,普京专机险些成为"活靶子"。

在俄乌谈判的关键时刻,普京突然带队现身俄乌冲突前线,乌军当晚就发动突袭,妄图实现"斩首"目标。

要知道,普京乘专机访问库尔斯克,是俄军收复该地区后的首次高层视察。乌克兰选择此时动手,意图通过"斩首行动"引发俄罗斯内部动荡,甚至逼迫莫斯科重回谈判桌。

事实上,自2022年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已损失超20万平方公里领土,西方军援逐渐乏力。泽连斯基企图通过暗杀普京扭转战局,虽是"小概率事件",但在战略被动下,乌方显然试图以"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博打破僵局。

然而,这一计划因俄军防空系统的精准拦截和专机自身的防护体系的"双重保险"而宣告破产。

不得不提的是,尽管尚无法确认俄罗斯总统普京共有多少架专机,但根据公开信息整理,应该在10架左右。其中核心机型为伊尔-96-300PU(至少2架)、图-214PU(至少2架)和伊尔-62M(逐步退役)。同时为保障安全一般还配备"影子飞机"以及短途出行的直升机编队(米-8直升机)。

以伊尔-96-300PU为例,因其优秀的防护系统,被称为"空中堡垒"。首先,该飞机航程约12000公里,可不经停飞抵全球多数地区;其次,专机由俄联邦警卫局和特种航空分队负责,飞行员具备极端条件飞行经验;再者,专机配备全向报警系统可干扰来袭导弹;组后,专机编队常配备多架"影武者",以迷惑对方。

【内部办公系统】

尽管只是虚惊一场,袭击发生后,俄军在48小时内发射80枚导弹、500架无人机,对乌克兰全境10个州展开空袭。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伊斯坎德尔导弹配备雷达诱饵,乌军"爱国者"防空系统形同虚设,本次报复还打击重点打击了基辅安东诺夫航空工厂(无人机研发中心)、军用物资货船及仓库。据乌方统计,此次空袭造成至少12人死亡,多地基础设施瘫痪。

事实上,乌克兰依赖西方技术,将无人机作为消耗俄军的核心手段。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5年,乌对俄本土无人机袭击频率增长超300%,针对高价值目标占比提升至22%。然而,随着俄军防空系统升级(如"铠甲-S1"与S-400组合拦截),乌军无人机突袭成功率大幅下降。

让人好奇的是,乌克兰是如何精准掌握普京行程?俄方内部已启动调查。此前,俄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导弹专家沙茨基等高层接连遭遇暗杀,手段包括汽车炸弹、导弹袭击等,均涉及精准情报泄露。此次无人机袭击的"时间卡点"与"规模空前",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俄内部安全漏洞的质疑,普京身边或有内鬼。

但无论是从二战时期的"海狮计划"还是冷战时期的"斩首行动",历史证明,暗杀虽能制造短期混乱,但无法扭转国家力量对比。乌克兰此次行动,不仅未能逼迫俄罗斯让步,反而激化矛盾,加速战场升级。正如俄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所言:"如果西方继续援助乌克兰,俄罗斯将占领乌大部分地区,仅保留最西部狭长区域作为缓冲区。"

最后要说的是,普京专机遇袭事件警示我们,现代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更取决于情报网络、技术对抗与战略定力。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场冲突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代价与和平的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