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演员在酒吧被要求坐外国人旁,强硬拒绝还遭服务员甩脸色!

2025-11-25 13:18  头条

花钱去酒吧放松,却被服务员当成 "拉郎配" 的工具,反复要求换座陪外国驻唱,拒绝后还遭甩脸色,这哪里是消费体验,分明是被冒犯的糟心遭遇!

事情要从 11 月 9 日说起,出演过《以家族之名》的女演员娄馨月,和朋友在北京一家网红水烟酒吧小酌。邻座隔两个位置的外国人礼貌点头打招呼,她们也客气回应,本是互不打扰的小插曲,没想到却成了麻烦的开端。

没过多久,酒吧服务员突然上前,语气热切地说那位外国人是酒吧驻唱歌手,然后直接提议让她们换过去坐。娄馨月和朋友当场婉拒,想着这事也就过去了,可没料到服务员像没听见一样,接二连三地过来劝说,还把这硬拉硬拽的行为说成是 "酒吧社交活动"。

换谁遇到这种步步紧逼的劝说都得烦吧?娄馨月多次礼貌拒绝后,见对方仍不依不饶,只好强硬表态 "不愿意换位,再打扰就投诉"。这下服务员终于不再纠缠,却当场甩起了脸色,丢下一句冷冰冰的 "不好意思,可能是我误会了",转身就走,那态度仿佛是娄馨月做错了什么。

原本轻松的小酌氛围彻底被搅乱,娄馨月和朋友越想越不舒服,最终愤然离店。事后她忍不住吐槽:"完全不尊重女生意愿,把顾客当菜发",这话一下戳中了无数人的共鸣。作为经常和朋友去酒吧小聚的人,我太懂这种感受了 -- 消费本来是买开心,不是来被人安排 "社交" 的,哪怕是所谓的 "驻唱歌手",也不能强迫别人迁就。

我想起去年和闺蜜去一家清吧,就因为我们拒绝了邻桌陌生男士拼桌的请求,服务员就全程给我们摆冷脸,点的饮品半天不上,追问时还阴阳怪气地说 "拼桌热闹,你们偏要单独坐,后厨忙不过来"。那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真的比吃了苍蝇还难受,最后我们没等饮品上桌就走了,再也没去过那家店。

娄馨月的视频发布后,很快引发全网热议。网友们纷纷站队支持她,有人说 "顾客的座位选择权都没有了吗?",还有人吐槽 "这哪里是引导换座,分明是强迫社交,还带着莫名的崇洋媚外"。大家愤怒的点,从来不是 "换不换座",而是服务员无视顾客意愿的傲慢,以及把女性当成取悦他人工具的潜意识。

好在酒吧方面反应还算迅速,调取监控核实情况后,很快给出了处理结果:涉事员工被罚款并停职,负责人也向娄馨月正式道歉。但即便如此,很多网友还是觉得不解气,有人说 "停职罚款只是表面功夫,得改改这种畸形的服务理念",还有人质疑 "是不是驻唱经常让服务员帮忙搭讪,才养成了这种习惯"。

娄馨月也坦言,自己爆料的本意不是想毁掉这家店,只是希望就事论事,让酒吧重视员工培训,别再出现类似不尊重顾客的行为。这话其实说到了点子上 -- 服务业的核心是 "服务",不是 "支配",热情也得有边界,不能打着 "社交" 的幌子,侵犯顾客的自主选择权。

仔细想想,这种 "越界服务" 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餐厅服务员硬推高价菜、理发店 Tony 反复劝办卡、景区工作人员强迫消费,本质上都是没搞懂 "服务" 的真谛。顾客花钱买的不仅是产品或场地,更是被尊重、被善待的体验,任何超越边界的 "热情",都只会变成让人反感的冒犯。

现在这起事件虽然以员工停职、酒吧道歉告终,但留给行业的反思远没结束。对于商家来说,比起事后的危机公关,不如提前做好员工培训,明确服务的边界在哪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遇到这种不被尊重的情况,也不用忍气吞声,勇敢表达自己的意愿,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说到底,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在消费时都该被平等尊重。座位换不换、和谁坐,从来都该由顾客自己决定,而不是被服务员指手画脚。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服务行业提个醒:别让越界的 "热情",凉了顾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