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去世五个月后,她的名字依然挂在热搜上。
这次不是新代言也不是家庭纠纷,而是某台湾主播把「日本黑帮操控死因」的标签焊死在她身上。
生前被前夫指控滥用药物,死后被传涉黑帮秘闻,连追悼长椅上的鲜花都挡不住舆论漩涡--这荒诞场景撕开了当下最痛的伤口:名人离世早已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流量狂欢的起点。
爆料里「日本管制药物」和「黑帮压制死因」的关键词,精准踩中了吃瓜群众的猎奇心理。
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所谓「证据链」不过是把陈年绯闻重新排列组合:二十年前大小S认黑帮大佬当干爹的旧闻,被嫁接上具俊晔的日本夜店经历;汪小菲直播时情绪失控的指控,变成了「服用30片镇静剂」的铁证。
甚至没人追问最关键的问题--如果真存在跨国黑帮操控,为何爆料者能轻易拿到「内幕」,而死者家属至今保持沉默?
娱乐圈与黑道的灰色交集早就不算秘密。
九十年代港台艺人被枪指着拍戏、某天王父亲涉赌被绑的案例比比皆是。
但把这种生态链简单套用到2023年的猝死事件,本质上是用「都市传说」掩盖真问题。
大S病历显示她长期治疗双向情感障碍,而精神类药物导致的恶性综合征确实存在心肺衰竭风险。
与其盯着「每周收药」「用假身份证」这些无法证实的花边,不如讨论为何明星心理健康管理形同虚设,以及台媒为何总在艺人尸骨未寒时抛出「阴谋论」转移焦点。
看看那些挤满悼念者的伦敦长椅,再看看直播间里实时更新的「黑帮操控论」弹幕,魔幻现实里藏着最真实的流量密码。
当某主播声称手握「被掩盖的真相」时,他电脑后台的观看数据可能正在疯狂攀升。
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从乔任梁到崔雪莉,每个突然陨落的明星都会变成某些人的财富密码。
真正该被拷问的不是故去的人吃过多少药,而是活着的我们为何总在真相未明时,就急不可耐地把他人悲剧塞进猎奇故事的框架里。
点进相关话题的实时讨论区,最高赞评论写着「等法医报告出来再说话」。
这条三小时前发布的留言,已经被「不传谣不信谣」的队形淹没。
你看,互联网时代最奢侈的不是流量,而是等一朵花开的时间。
当新消息推送再次弹出时,又有多少人记得最初的拷问:在追求「劲爆真相」的路上,我们是不是早就弄丢了面对生死该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