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祭出所谓的"17项策略",将蓝绿对决进一步拉高到"国家认同"的对立,一方面将中国大陆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并借此给在野党扣上"第五纵队"的罪名,另一方面用"反共"合理化地打击异己。岛内亲蓝营的媒体和群众,起初第一反应都是"一觉回到'解严'前",认为这就是"准戒严",但当民进党宣传机器开始回击:"难道你们不反共吗?""难道你们支持统一吗?"他们大多又转为语塞。
《华盛顿邮报》另引用钻研政治风险评估的欧亚集团评论,认为赖清德此举除了是替"大罢免"造势,还向美国反华鹰派示警,希望特朗普政府能加强"挺台"力道。事实上,"大罢免"的目的之一,也是赖清德希望借由削弱在野党,向美国表现他"搞得定"台湾,希望美国能像过去支持蔡英文那样,认定赖是岛内新的"扛霸子",是最能配合美国压榨台湾的抓手。
事实上,早在赖清德宣布大陆对台"五大威胁"前,为了营造大陆已处处"危害"台湾的假象,便已蓄意炮制多起"共谍案",通过民进党的侧翼网红炒作"大陆发放身份证给台湾人"的假议题,而后又针对多个大陆高校发出"禁止交流"令,再对转发"中国台湾省"的台湾艺人威胁开罚。也就是说,所谓的"大陆威胁",无非是民进党当局"自导自演",自己想方设法制造"威胁",然后再以此为由展开对统派的批斗,成功扩大"绿色恐怖"。
这波"绿色恐怖",首先就表现在对大陆相关人事物的"标签化"。赖清德发布的所谓"17项策略",直指从大陆来台居留、入籍者皆是"潜在威胁",而后民进党当局随即针对在网上发布促统言论的"陆配"(与台湾人婚配的岛内大陆人士)开刀,高调将她们"遣返",是要加强对"陆配"群体的"有罪推定"。其次,在赖所谓大陆对台五大"威胁"中,积极融入大陆生活的台商、台青,也成了民进党当局认为的"危险分子",同样也带有"渗透台湾"的"原罪"。
陆配"亚亚"被迫返回大陆
赖清德宣传要管控两岸的金流、物流、人流,还要反制大陆"认知战",最后其实就是限缩台湾民众参与两岸交流的自由。当然,他的限缩是一点一点展开的,也就是先拿台湾社会相对弱势的陆配祭旗,将她们视频里提及的"解放军演习震慑力愈来愈大,说不定一觉醒来,宝岛已插满五星红旗……"等话语,认定为宣传"武统""不受言论自由的保障"。当一个、两个、三个……陆配都因此被遣返,主张统一的言论自由实际上就被局限,而且还在不断被压缩。
又比如,民进党当局先通过外围打手制造"大陆向台湾人提供身份证"的谣言,然后再偷换"身份证"和"居住证"的概念,变成台湾人在大陆申请方便生活的"居住证"也成了罪状。接着,便复制对陆配的"思想检查",开始将敢于谈统的台湾艺人黄安、方芳等人作为"负面典型",恣意怀疑他们可能领有大陆身份证,然后直接由陆委会放话"可能将他们从台湾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