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间谍在中国搜集亲本种子

2025-11-03 10:49  头条

近日,国家安全部曝光了境外间谍在中国搜集亲本种子的恶劣行径,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

亲本种子,作为第一代用于杂交实验的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就如同生命的密码,承载着农作物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遗传信息。以杂交水稻为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这三种亲本稻种相互配合,才让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种植和高产成为可能。

然而,一些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为了获取我国的农业科研成果,不择手段地在中国搜集亲本种子。他们或是以高额经济报酬为诱惑,与境内不法人员建立所谓"合作"关系,或是利用领馆人员带领专业团队,以"走访调查"等名义进行违规探查。此前曝光的朱某某案件就是典型例子,他原为国内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在利益驱使下,明知违法却仍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结,以"合作制种"名义,先后向对方违规出售5种亲本稻种。他将亲本种子藏在其他申报出口的集装箱里,精心伪装逃避监管,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严重危害。

境外间谍搜集亲本种子,危害极其严重。从经济层面看,一旦我国的种质资源外流,被国外开发利用后以高价回流,我国将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种子费用,种业企业的发展也会受到冲击,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从粮食安全角度而言,间谍可能会根据亲本种子生产针对性的病菌病毒,让农作物绝收,甚至对种子基因进行改造,植入毒素,一旦回流到中国种植,将给农业生产带来毁灭性灾害,引发社会动荡。更重要的是,这会削弱我国在种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在粮食供应上陷入被动,威胁到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源头。保障种子安全,就是保障我们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与有关部门一道,全力防范、打击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及其代理人对我国粮食安全领域的窃密活动。但维护种子安全,不仅是国家安全机关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我们要提高警惕,如发现可疑的种子窃密行为,应及时通过12339等渠道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牢种子安全的防线,守护好农业的"芯片",让我们的粮食安全无虞,让国家的发展根基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