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地方本身就不大,也不能像中国一样,从东部往中西部转移。再加上北约几个国家的经济状态也不容乐观,哪有底气随意调整生产线呢?
再说大多数西方企业的生产工厂都在中国,鲍尔的要求简直是在要求西方企业砸锅卖铁,配合北约对中国和俄罗斯的针对政策。
鲍尔凭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位北约军事委员是不是有点心里没数了。鲍尔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他认为俄罗斯的天然气公司,还有中国的能源公司都是国家企业,和西方的私人公司很是不同。所以一旦发生战争,中俄两国的公司一定会给欧洲卡脖子,使绊子。
欧洲对中俄两个国家的依赖很深,比如中国的稀土技术。就算在其他国家购买了稀土,最后还是要运到中国加工。
因为中国的稀土提炼加工技术是全世界最成熟的,其他国家难以替代,这就意味着中国只要想,就能卡西方军事企业的脖子。
鲍尔身为上将,对军备后勤的供应问题也很担忧,军队里用的抗生素和消炎药也都是来自中国的原料,这让鲍尔很没有安全感。
其实鲍尔的对华立场一直都很不友好,就在今年10月,鲍尔指责中国在对待菲律宾时"过于咄咄逼人",并对暗示中国探索北极有军事目的。
鲍尔的思想表现了北约的一贯风格,北约可以算是全世界对中国敌意最大的军事组织。上个月,北约还诬陷中国,说我们在乌克兰战争中,为俄罗斯提供援助。
这可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北约自己援助乌克兰,就以为中国一定也会援助俄罗斯。中国和平的决心是万分坚定的。
我们自己的领土争端都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何况是参与到别国的战争里。而且中国一直在发出和平倡议,让俄乌用谈判解决问题。
反而北约自己才是拱火的专家,中国发出和平倡议之后,巴西第一个响应和参与。巴西在国际事务中一直是中国的坚实支持者。
而令人意外的是,属于北约组织的土耳其也站了出来,参加了这个和平倡议。这让北约非常的不满意,北约甚至公开劝说土耳其支持乌克兰。
北约对中国的态度一向都不温和,如今更是频频发出强硬声音,总是将中国描绘成潜在的威胁。如果北约为什么一直跟中国较劲?
近年来,北约的战略重心开始东移,其触角逐渐伸向亚太地区。默克尔在位时,全力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默克尔一走,北约马上出手,引发了俄乌战争。
北约峰会宣言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对中国的网络活动、太空活动指手画脚,将中国描绘成对欧洲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
然而,北约构建的"中国威胁"论充满了逻辑漏洞和矛盾之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贼喊捉贼"的行为,暴露了北约的虚伪和双重标准。这种无端的指责不仅伤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也让国际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北约在高喊"中国威胁"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对华供应链的依赖程度非常高。
这种依赖不仅影响经济,也影响战略决策。要是供应链突然中断,西方经济可能会受到巨大冲击。这种依赖使得西方国家在对华政策上投鼠忌器,难以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
为了摆脱对华依赖,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推行"去中国化"战略,试图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
将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最终损害的是西方国家自身的利益。
而美国消费者则不得不承担更高的物价,成为"脱钩"政策的最终受害者。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使得欧洲国家在对华政策上摇摆不定,难以形成统一的立场。
尽管北约峰会宣言对中国措辞强硬,但这并不代表所有成员国都认同这种论调。他们明白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经济很重要,盲目对抗只会伤到自己。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都表示,他们希望继续与中国保持经济合作,不想与中国发生对立。
这种内部的分歧制约了北约对华行动的有效性,北约内部对在亚太地区部署军事力量的意见并不统一。如今的中国可不是以前的中国,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的055型万吨驱逐舰、歼-20隐形战斗机、东风系列中远程弹道导弹等先进武器装备,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使其具备了与北约抗衡的能力。
特别是在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方面,中国的进步让北约的航母战斗群不敢轻易靠近中国海域,因为他们面临实质性威胁。
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将面临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弹,这可能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甚至引发冲突。
中西方国家之间有些分歧和摩擦,这很正常。经济全球化让中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也越来越深。在多极世界格局下,对抗和冲突并非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