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刚过 10 天,国产动画圈就炸了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直接冲 6 亿,把《大鱼海棠》从国产 2D 动画票房榜首拉下来,连微博热搜都占了好几个。更夸张的是,电影周边比票房还火:毛绒玩偶断货、盲盒卖了 300 万只,有人蹲点抢都没抢到。这届观众到底在抢什么?
票房冲 6 亿,周边比电影还火
11 日午间,《浪浪山》以 5.74 亿票房超过《大鱼海棠》,成为国产 2D 动画票房新王,截至发稿已经超 6 亿,比同期其他动画电影高出一大截。能拿到这个成绩,除了电影本身的 "治愈系" 剧情戳中人心,周边的火爆程度更让人意外。
北京观众李华看完电影,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找周边,结果喜欢的黄鼠狼精毛绒玩偶在淘宝断货了,客服说 "下批到货时间还没定"。另一家店的挂偶,黄鼠狼精和小猪妖也卖光了,剩下的两个角色标价 299-359 元,销量都超 6000 个。有人在评论里吐槽:"蹲了三天都没抢到,难道要去二手平台买高价?"
比玩偶更火的是盲盒。灵鼠动漫设计的《浪浪山》盲盒,用了四色啤机一体成型工艺,每个角色的造型都超还原 -- 比如 "顶梁猪" 的圆滚滚身材、"行行猩" 的呆毛,连眼神都和电影里一模一样。更有意思的是,盲盒里加了 "木桩套系":每个角色的底座能连起来,拼成一个 "浪浪山小妖怪聚会" 的小场景,特别有收集欲。还有可替换的名牌,比如 "行行猩""顶梁猪",都是电影里的谐音梗,玩起来很有互动感。据灵鼠动漫董事长金今说,这两款盲盒已经卖了 300 万只,很多人直接 "端盒",把所有角色都集齐。
周边火的秘密:早规划 + 会玩梗
为啥周边能卖这么火?其实早有预谋。《浪浪山》的出品方是上影集团,他们在电影创作时就同步规划了周边,上映前就和 30 多家企业合作,包括卡游、晨光、九木杂物社这些品牌,所以周边能和电影同步上线。电影片尾字幕里,合作伙伴有 16 个衍生品品牌,还有优酸乳、伊利、瑞幸、Keep 这些跨界品牌,总数比《哪吒之魔童闹海》的 12 个还多,涵盖了餐饮、运动、文具等多个领域。
更厉害的是,上影集团的 "上影元" 品牌,自己就推出了 300 多款衍生品,从毛绒玩偶到卡牌、文具,应有尽有。8 月 2 日电影上映当天,上海联和电影院线的周边销量超 700 万元,美罗城的 "动漫主题影院" 销量是周末的 4 倍,可见观众对周边的热情有多高。
衍生品:让 IP 持续火下去的关键
盘古智库的高级研究员江瀚说,好的衍生品能延长电影的生命力,让观众看完电影还能通过周边保持联系。比如《浪浪山》的盲盒,不仅可爱,还能收藏,所以大家愿意买。而金今也认为,衍生品是电影的重要商业模式,能让 IP 持续火下去,比如《中国奇谭》系列,上影元已经在准备续集的商业化运营,要构建 "奇谭 IP 宇宙"。
有人说:"这才是国产动画该有的样子,票房和周边都火,说明内容好才是硬道理!"
有人吐槽:"盲盒太贵了,300 多一个,抢不到还涨价,感觉被割韭菜。"
还有人担心:"续集能不能保持质量?别为了卖周边而忽略内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