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线上演唱会上曾演唱《喀什噶尔的胡杨》,首先是新疆姑娘迪丽娜尔阿依·阿卜来提的萨塔尔独奏,琴声时尔清丽,时尔喑哑,曲调悠扬婉转、如泣如诉,将人们引入到歌曲的旋律里。紧接着吉他声和刀郎略带沙哑的歌声同时响起,"任我是三千年的成长,人世间中流浪,就算我是喀什噶尔的胡杨,我也会仔仔细细找寻你几个世纪……"
当年的刀郎。受访者供图
那一瞬间,观众内心被深深触动。这就是刀郎的音乐,正如在歌词中所唱,刀郎从来都超乎人们的想象。沉寂20多年的他,将音乐圈的名利和喧嚣抛之脑后,醉心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理,无论是文学还是音乐层面,看似沉默的他,一直走在坚持前行的路上。如果说,当年他的创作是遵从了内心,以新疆民间音乐里汲取的灵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那么,后来的他是在积累和沉淀后的创作迸发。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洋里创新
在远离大众目光和舞台的许多年,刀郎从不曾停止学习的脚步--学习弹奏琵琶,感受中国古典乐器里的节奏和声音,从中找到自己能够运用的旋律。同时,他还熟读《诗经》《楚辞》、冯梦龙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蒲松龄《聊斋志异》,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艺术滋养。后来面世的三张专辑,《如是我闻》《世间的每个人》《山歌寥哉》无不展现出他的阅读思考。刀郎的歌曲有着一唱三叹的诗意和民生关注度,从此引发听众的共情。刀郎唱响山歌,也是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致敬。
刀郎在演唱《流浪生死的孩子》时,加入女声伴唱《地藏经》;他还在《虞美人·故乡》中加入屈原的诗,以古风形式吟唱。专辑《山歌寥哉》打破了人们对流行音乐编曲模式的印象,将传统民间音乐与流行音乐重新解构并融合,建构了一套具有鲜明个性的流行音乐语言。
刀郎专辑《山歌寥哉》。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