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朝堂到江湖
从《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到《琅琊榜》《庆余年》《莲花楼》,国产古装剧中的谋略题材经历了从历史正剧、群像博弈到类型融合、多维叙事的演化过程。创作者在延续叙事精髓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突破。
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是近十年来此类题材的一座高峰。该剧以梅长苏(胡歌饰)这一"文弱之人"如何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不靠激烈冲突取胜,而是用含蓄内敛的方式展现力量的对决。剧集淡化传统叙事中的冷酷算计,将"情义"置于更核心位置。
还有一些剧作通过类型融合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关注。如《庆余年》通过虚构小说世界,将具有现代思维的主人公范闲(张若昀饰)放置到古代朝堂背景中,以幽默风格和"爽感"节奏吸引观众。2023年的黑马剧《莲花楼》则将武侠、悬疑元素与智谋融合,该剧未以传统宫廷谋略为核心,而是通过主角李相夷(成毅饰)的隐退之谜、江湖旧案与门派纠葛等支线,展现了江湖版的谋略叙事。由刘诗诗主演的《掌心》则尝试以女性角色为中心,主角叶平安(刘诗诗饰)组建女性复仇小队,互帮互助,完成自我救赎。
待播古装剧中,由成毅主演的《长安二十四计》未播先火。据悉,该剧围绕谋士谢淮安(成毅饰)的复仇与朝堂博弈展开,或将采用"一计一局"的单元剧形式展开叙述。此外,由杨磊执导的《太平年》以少年帝王的成长视角切入,用贴近年轻受众的"青春成长"叙事讲述历史故事……这些新剧能否突破圈层、形成新的审美范式,值得持续关注。
让"智斗"不只是噱头
古装传奇剧、古装谋略题材长期受到一部分观众青睐,在于其能够在历史想象中投射复杂人性、理想抱负与社会现实,具有可供解读的延展空间。有剧评人指出,相较于"短平快"项目,此类题材天然具备创作门槛高、制作周期长等特性,需要精密的叙事架构,逻辑与人物动机需环环相扣且经得起推敲,还要在情感和价值指向上讲得通、打得动。这就要求从文本到置景拍摄,都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悉心打磨。
近年来,多部古装剧选择突破传统路径。从《庆余年》到《藏海传》,这些新作在选题与风格上各有侧重,创作者尝试通过题材融合、人设丰盈或结构创新,探索类型剧的更多可能。未来,如何在保留类型深度与张力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文化表达与美学风格,让"智斗"不只是噱头,而是能延展到人物命运与社会理想层面,仍是值得持续深耕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