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美国财长贝森特与我们进行了视频通话,中方认为双方交流坦诚、深入、有建设性。这意味着双方都愿意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
美方随后透露,下周将在马来西亚出席东盟峰会时举行中美新一轮经贸磋商。

前言
2025 年 10 月 17 日晚间,中国财政部与美国财政部同步发布简短声明,确认美国财长贝森特已与中方相关负责人举行视频通话,这场时长约 80 分钟的沟通发生在中美经贸摩擦出现新动向的紧张节点。
此前一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刚刚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发起 301 调查,威胁加征额外关税,中方随即通过商务部表态将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双边贸易关系再度面临升温风险。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正遭遇多重挑战,美联储维持 5.5%-5.75% 的高利率水平,导致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预警称,中美经贸摩擦若持续升级,将使 2026 年全球经济增速再降 0.2 个百分点。
此次通话距离双方上次经济领域高层互动已间隔近五个月,期间中美经济金融工作小组虽保持低级别沟通,但在半导体出口管制、产业补贴等核心分歧上始终未能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通话前中美已通过经贸渠道释放缓和信号:中方扩大了对美国大豆、棉花的采购规模,据美国农业部数据,10 月上半月中国自美农产品进口额环比增长 18%,其中大豆采购量达 120 万吨。
美方则暂缓了对中国部分医疗设备的关税加征计划,为对话创造了基础条件。从时间线看,此次互动距 10 月底韩国釜山 APEC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仅两周,外界普遍将其解读为双方为高层会晤铺垫的重要举措。

分歧管控与合作共识的交织
根据双方披露的信息,此次视频通话围绕中美经贸分歧、全球经济治理及区域合作议题展开,交流被双方共同描述为 "坦诚、深入且具有建设性"。
中方在沟通中明确表达了对美方近期贸易调查的关切,强调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的做法已严重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这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4 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中的核心立场一脉相承,白皮书曾指出,美方对超过 5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高额关税的行为实质是单边主义霸凌行径。

针对半导体领域的限制措施,中方进一步阐明,相关政策已导致全球半导体市场供需失衡,2024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量同比下降 12%,其中美国企业市场份额缩减 3 个百分点。
美方则重点提及债务重组与能源合作议题,贝森特在通话中表示,当前全球约 60% 的低收入国家面临债务困境,希望与中方在 "债务重组共同框架" 下加快斯里兰卡、赞比亚等国的债务处置进程。
这一诉求与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密切相关,2025 年三季度美国国债规模突破 37 万亿美元,债务利息支出占 GDP 比重升至 3.8%,美方亟需通过多边协作缓解全球债务风险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溢出影响。

在能源领域,双方同意就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交换信息,美方承认中国在光伏组件、锂电池等领域的产能优势,中方则提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歧视性条款对双边合作的阻碍。
尽管分歧仍存,双方在几个关键领域达成初步共识:同意重启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明确聚焦农产品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易达成共识的领域先形成突破。
承诺在 APEC 框架下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议题,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立宏观经济政策信息交流渠道,每季度分享经济增长、通胀等核心数据,避免政策误判。

东盟峰会期间的线下对接
通话中双方敲定的面对面会晤细节更显务实,贝森特将在下周赴马来西亚出席东盟峰会期间与中方举行新一轮经贸磋商,这是 2025 年以来中美经济领域高层首次线下直接对话。
根据美方披露的行程,此次会晤将安排在 10 月 24 日东盟财长会议间隙,地点位于吉隆坡国际会议中心,时长预计 2 小时,分为闭门磋商与扩大会议两个环节。
闭门磋商阶段将仅限双方核心团队参与,重点围绕视频通话中未达成共识的议题深入沟通,美方计划重点推动中方在市场准入、产业补贴等领域的政策说明,中方则拟就美方关税壁垒、出口管制等问题进一步阐明立场。

扩大会议环节将邀请中美两国行业协会代表参与,其中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大豆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光伏行业协会等机构负责人已确认参会,会议将专门设置企业诉求表达环节,预计涉及半导体设备对华出口限制、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等具体问题。
此次线下见面的时机选择颇具深意,东盟作为中美重要的贸易伙伴,2024 年中美与东盟贸易额分别达 6.1 万亿元和 3800 亿美元,双方均希望通过在东盟框架下的互动展现合作姿态。
同时,美国国内经济压力为此次见面增添了现实紧迫性,2025 年 9 月美国对华出口同比下降 4.2%,其中农产品出口降幅达 7.8%,美国农场主协会已多次向政府施压要求改善对华贸易关系,而中国对美出口中的机电产品也因关税影响面临订单流失,双方企业界均期待通过对话缓解经营压力。

市场与多边层面的即时反应
多边机构与第三方国家也对此次互动给予正面评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恢复对话对全球经济稳定至关重要,IMF 愿为双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称,期待中美在东盟框架下的合作能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动力,助力东盟实现 2025 年经济共同体目标。

韩国、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纷纷表示,希望中美通过对话减少贸易摩擦对区域产业链的干扰,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甚至提前披露,正准备在 APEC 会议期间联合中美推动半导体产业链韧性合作倡议。
结语
在具体经贸合作层面,已有实质性进展显现。中国海关总署 10 月 18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 月上半月美国大豆到港量同比增长 22%,远超市场预期,美国大豆协会表示,这是中方释放的积极信号,预计四季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将同比增长 15% 以上。

与此同时,中美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也出现松动,美国某光伏企业已与中方达成组件采购意向,订单金额约 3 亿美元,这是自美方对华光伏加征关税以来的首笔大额订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