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通缉犯出狱当主播 曾因高颜值走红

2025-04-28 15:30  头条

4月27日,一则"卿晨璟靓连线反诈老陈PK"的短视频冲上热搜。

谁能想到,一个因为诈骗被判刑的女通缉犯,就因为长得好看,就被捧成了"最美通缉犯",并且还靠着这个噱头进行直播捞钱……

2018年,卿晨璟靓因参与"酒托"诈骗案被通缉。当时,四川警方发布的通缉令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原因很简单:她的通缉照片与"犯罪分子"四个字完全不搭边。照片中的她,年轻貌美,甚至被网友冠以"最美通缉犯"的称号。

不过,案件背后的故事并不美好。警方查明,她所在的诈骗团伙涉案金额高达140余万元。通缉令发布仅一个月后,卿晨璟靓主动自首。经过审判,她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

刑满释放后,她在短视频平台开启了新生活。让人意外的是,她的账号头像竟然用的是当年的通缉令照片,简介中还自称"2018年的最美通缉犯",并表示自己已经"改邪归正"。这一举动迅速吸引了8000多粉丝。

这场"低俗闹剧",终于被叫停了!

卿晨璟靓的直播并未持续太久,因"最美通缉犯"这一标签和直播内容引发争议,平台很快对她采取了封禁措施。不仅她的主账号被封,就连其他关联账号也一并被处理。平台明确表示,将严厉打击以噱头为主的直播行为,绝不姑息。

其实,卿晨璟靓早在2018年就因一张高颜值通缉照走红网络。当时19岁的她以"酒托"为手段诈骗了140多万元,成为警方通缉的目标。入狱后,她的人生似乎并未因此转变。出狱后,她试图通过创业重新开始,却因经营失败再次选择了投机取巧的方式--依靠"犯罪标签"博取关注。

从"反诈宣传员"到"网红直播间",这条路越走越歪

2020年11月,卿晨璟靓刑满释放后,经营起了一家奶茶店。据说,当地反诈机构还曾邀请她拍摄宣传视频,劝告年轻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当时的她在镜头前信誓旦旦:"大家一定要以我为戒!"

但没过多久,这份"正能量"便烟消云散。为了吸引流量,她用"最美通缉犯"的标签作为噱头,大肆炫耀自己的犯罪经历。她的直播内容不仅没有反思,反而充满了"坐牢趣事"的细节描述,像是在讲述一段"传奇人生"。这种行为简直是在误导观众,尤其是那些尚未形成正确三观的未成年人。

更让人愤怒的是,她并没有真正悔改。她的言行表明,她对法律的敬畏不是因为认知提高,而是因为发现当网红赚钱比犯罪更容易。

对于卿晨璟靓来说,选择直播或许是为了生存,也是一种利用自身"标签"的流量转化。然而,这种"标签"本身就伴随着争议。有人质疑,她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存在问题?还是单纯地想把"最美通缉犯"这一称号变现?

从法律层面看,她的行为确实踩在了平台的红线之上。尽管她的直播内容没有直接违法,但以服刑经历为噱头确实存在不良导向。平台的封禁决定,不仅是对规则的维护,也是在提醒公众:流量至上的背后,应该有底线和边界。

网友质疑:这是在"洗白"还是"带坏"?

这场争议直播让人不得不反思:这样一位曾经的诈骗犯,是否应该被赋予公众平台?尤其是当她通过自己的"犯罪经历"吸引流量时,那些曾经被她欺骗过的受害者,又该作何感想?

有网友愤怒表示:"那些被骗的人,看到她现在靠'最美通缉犯'的名号风生水起,心里得多难受?"也有人质疑平台的审核机制:"为什么这样的内容能上线?是对犯罪行为的默许还是对流量的妥协?"

"反诈老陈"的态度也引发争议。

作为一名以反诈骗为核心内容的网红,老陈的"反诈直播"本质是为了教育网友。然而,和卿晨璟靓的同框,却让他的"反诈形象"大打折扣。网友认为,这种合作无异于为卿晨璟靓的行为背书。更让人尴尬的是,在PK输掉后,老陈还按照直播规则接受"吐舌头"惩罚,这一画面被网友形容为"辣眼中的辣眼"。不少人怒斥:"反诈的底线呢?这种行为根本不配教育别人防骗!"

高颜值不是"免罪符",流量不是"遮羞布"

卿晨璟靓的故事让人唏嘘,也引发了关于"流量至上"现象的深思。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高颜值似乎成了一种"免罪符",但当犯罪过往被包装成噱头,当流量成为遮羞布,公众的愤怒也会迅速反弹。

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外貌可以吸引一时,品行才能赢得长久的尊重。"对于那些试图靠颜值掩盖污点的人来说,公众的宽容也是有限的。卿晨璟靓的永久封禁无疑是一种警示:任何试图以不良标签谋取私利的行为,最终都会被社会所抛弃。

对受害者来说,最好的尊重就是不给加害者博取流量的机会。对社会来说,守住道德底线,比追逐流量更重要。卿晨璟靓的网红梦碎,或许只是个开始。毕竟,流量的尽头,往往是人设的坍塌。

美貌易逝,三观长存

卿晨璟靓的"网红梦"最终以封号告终,这是对她三观偏差的一次警醒。美貌是天赋,但它绝不是扭曲价值观的工具。社会需要的是有深度、有担当的公众人物,而不是只会用噱头吸引眼球的流量明星。

让我们记住:美丽的皮囊可以吸引目光,但只有正确的三观,才能真正让人立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