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地震后深陷内乱的缅甸更难了?一文带您了解(5)

2025-04-01 14:22  头条

以"伊洛瓦底新闻网"为例,这是缅甸流亡者在泰国办的创建的媒体,其报道内容经常被西方媒体引用,是名气最大的缅甸媒体。

有美国援助时,"伊洛瓦底新闻网"的日子过得挺滋润,连广告都不需要怎么打。

但失去国际开发署的资金后,"伊洛瓦底新闻网"陷入了困境,现在只要点开他们网站,会立刻弹出一个窗口,呼吁所有读者给他们捐5美元。

而"伊洛瓦底新闻网"的困境,不过是NUG及其支持者的一个缩影。

只要军政府能扛过这一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NUG财政日渐枯竭,进攻动能会越来越小。

其次,NUG内部的裂痕,正不断浮现。

2025年3月22日,德昂民族解放军在掸邦的贵概镇,与克钦军发生冲突。20余名克钦军,遭到德昂军的殴打,并被强行扣押。

这不是双方第一次冲突。只不过,此前都是动嘴,这是第一次动手。

冲突不止出现在德昂军和克钦军之间,同盟军和德昂军之间、同盟军和北掸邦军之间,都出现了冲突。

德昂军还向西,占领了一些原本由民盟控制的区域,民盟虽未公开发作,但私底下肯定不满。一系列矛盾的根源还是分蛋糕,各家都想多分点。

NUG本就是个松散的联盟,内部矛盾不小。

军政府发动政变的头两年,为了共同对抗军政府,大家热情高涨,联盟能够维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情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现实的利益算计,联盟的裂痕也就越来越大。

其实在许多民地武看来,NUG和军政府分出胜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过去数十年,民地武们几乎被缅军挤到了墙角,控制区被不断蚕食。原因就在于,缅族的人口体量优势大得多,只要缅族内部统一,民地武就不是对手。

现在,好不容易等来了缅族内部分裂,自己有了攻城略地的机会,哪能轻易放过。

恐怕,他们也不愿意军政府快速倒下。

有这些因素,NUG想彻底击败军政府,恐怕没那么容易。

如今,地震救灾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地震导致的各种问题正在不断浮现。缅甸军政府若不能重新打通北方补给线,前线可能出现雪崩。

NUG若无法约束民地武趁火打劫,自己的合法性也会遭到严重冲击。

而中缅边境线上持续涌入的难民,正考验着人道主义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

中国会作何选择?

事实上,我们已经采取了行动。

地震后,中国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派出多支救援队(包括国家队和民间队)奔赴缅甸开展救援工作。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中方救援队在缅甸已救出6名幸存者。‌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中国红十字会也提供了大量紧急物资援助,包括帐篷、毛巾被、折叠床和赈济家庭包等。‌

说实话,尽管有人对"援助诈骗犯"有些许微词,但无论是从人道主义角度,还是从国家利益角度,中国都不能坐视不管。

中国的西南出海口战略,已经酝酿了几十年,正式实施也有了十几年,不能因为一次地震,就被破坏殆尽。所以,救缅甸既是大国责任,也是利益驱动。

但缅甸的地震波及的,不止是曼德勒和诸多城市,还有政坛和战场。

余波会陆续释放,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