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美建交之初,两国在经贸、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实力对比悬殊,中国长期处于"学习者"和"追赶者"的位置,不得不"韬光养晦",甘做学生,乃至于受到了几次奇耻大辱,"银河号事件"让中国外交官大喊窝囊,"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使邵云环、许杏武、朱颖等记者不幸牺牲,"南海撞机事件"又让英雄王伟以身殉国魂归大海。那个时候,全体中国人感到的是悲愤,抗议之余又不得不忍。经过四十余年的埋头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竞争力显著提升,军事现代化步伐加快,全球治理话语权不断增强。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关键领域,中国已从"跟跑者"转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角色,这才让中国"从实力地位出发"有了与美国平等谈判的底气。
杨洁篪在2021年3月18日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时说的那句话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杨洁篪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这标志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再"韬光养晦",要挺起脊梁与美国平等对话了。虽然美国很不服气,但中国的实力地位又让美国不得不低下头来。此次联合声明的达成,并非美国单方面"施压"或"让步"的结果,而是双方基于现实利益的平等协商。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迫使美国不得不正视中国的核心关切。这种平等签约的姿态,正是中国"实力地位"的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