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航母编队完成入列后的首次海上实兵训练,正式宣告中国进入电磁弹射型航母作战新纪元。

这次训练不仅验证了福建舰的核心战力,更在日方政客高市早苗持续挑衅、日本自卫队放言"优先击沉福建舰"的背景下,释放出清晰而强硬的战略信号:
中国海军已具备远海作战能力,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在台海与南海问题上越界生事。
【歼-15DT亮相,电磁弹射体系初显锋芒】
作为中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技术的常规动力航母,福建舰入列服役后不到两周,便迅速转入高强度实兵训练,作战体系建设节奏之快,远超外界预期。
这次训练最引人注目的,是歼-15DT舰载电子战飞机弹射型首次亮相。

该机型是在歼-15基础上深度改进的弹射型电子战平台,具备电子干扰、压制与反辐射打击能力,可为歼-35隐身战机和歼-15T重型战斗机提供电磁护盾。
歼-15DT标志着福建舰不仅拥有"拳头",更配备了"盾牌",舰载机体系已从单一打击向"攻防一体、信息主导"跃升。
训练画面显示,歼-15DT、两架歼-35、两架歼-15T、一架空警-600及直-9直升机在甲板协同调度,虽仅使用2号电磁弹射器,但已有效验证了电磁弹射系统、阻拦回收装置与甲板作业流程的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空警-600机腹加装协同交战能力(CEC)天线,意味着福建舰编队已具备构建海上联合网络化防空体系的能力,可实现超视距目标共享与多舰协同拦截。
【编队协同实战化,远海作战能力获验证】
福建舰并非孤舰出海,而是以"延安舰"(055型驱逐舰,舷号106)与"通辽舰"(054A型护卫舰,舷号554)为核心,组成典型航母打击群。
训练科目涵盖编队航行、舰机联合搜救、特情处置、多机种连续起降等,全部带有实战背景。
尤其在舰机联合搜救演练中,编队指挥所模拟舰载机坠海特情,迅速调度直升机与水面舰艇实施海空联动搜救,检验了应急反应机制与兵力转进流程。

这种"以战促训"的模式,凸显解放军海军正从"平台训练"向"体系作战"加速转型。
福建舰舰员表示:"通过实装训练,我们对电磁弹射与阻拦系统的性能掌握更加精准,与飞行员协同更加默契。"
这番话背后,是中国海军在短短几年内,完成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从单舰操作到编队协同的跨越式发展。
【高市挑衅升级,福建舰训练直指战略威慑】
就在福建舰出海前夕,日本自民党政客高市早苗再度在台湾问题上煽风点火,鼓吹"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并推动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试图为介入台海冲突铺路。
更有甚者,据《产经新闻》11月17日报道,一名日本自卫队官员公然宣称,若介入"周边事态",将"配合美军优先击沉福建舰"。
此等狂言,既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对华军事冒险的冲动,也折射出其对福建舰战力的深层焦虑。

然而现实残酷:日本目前主力反舰手段仍以轻型的12式岸舰导弹(射程200公里)为主,作战能力与胡塞武装相当。
所谓"能力提升型"虽宣称射程达900公里,但本质上仍是亚音速巡航导弹,易被红旗-9B/C等远程防空系统拦截。
而尚在试验阶段的"高速滑空弹"(高超音速飞行器),最快2026年才能量产,且性能仅相当于中国早期东风-15改进型,难以构成实质性威胁。

更关键的是,日本缺乏远洋打击能力与体系化反航母手段。F-2A战机携带的93式反舰导弹射程不足,潜艇部队虽具隐蔽性,但在福建舰编队的反潜体系面前难有作为。
所谓"优先击沉",不过是政治表演大于军事现实的"嘴炮威慑"。
【结语:电磁时代已至,谁主西太?】
福建舰首次实兵训练,不仅是一次战术演练,更是一场战略宣言。它向世界宣告:中国海军已迈入电磁弹射时代,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与高强度对抗下遂行远海作战的能力。
面对高市早苗之流的煽动与日本自卫队的虚张声势,福建舰用甲板上的轰鸣声作出最硬核回应--中国不惹事,但绝不怕事;西太平洋的和平,需由实力来守护,而非由挑衅者定义。
面对外部挑衅,福建舰的快速成军与高调亮相,是中国对"台独"势力与域外干涉的有力反制。任何妄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势力,终将在钢铁巨舰与忠诚将士面前,认清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