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扛不住了?荷兰没想到,赴华磋商前,中方提了3个条件,欧盟不站自己站中国(2)

2025-11-12 17:03  郑州广播电视报

如今谈判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方手中,三大核心条件直击要害。中方明确要求恢复中国籍CEO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与所有权,这是捍卫中企合法权益的底线;要求荷兰政府消除对安世中国的不实指控,还中方清白,戳破其"国家安全"的虚假借口;要求荷方对中企遭受的经济损失进行补偿,同时承诺不再针对任何在荷投资中企采取类似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后患。这三大条件看似严苛,实则句句在理,毕竟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是荷兰,中方没有漫天要价,只是要求公平正义。

荷兰曾试图提出自己的诉求,要求中方恢复芯片供应、解决所谓"财务纠纷",却被安世中国的澄清狠狠打脸--所谓"未履行付款义务"纯属谎言,实则是荷兰总部拖欠中国工厂10亿元货款。这种颠倒黑白的强盗逻辑,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不堪一击。中方早已明确,恢复芯片供应的前提是购买方承诺仅用于民用,这既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堵死了任何滥用技术的可能。

这场"安世劫案"给国际社会上了生动一课。荷兰以为凭借美国的指令和过时的法律,就能抢夺中企资产,却低估了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也错判了欧盟对自身利益的考量。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行径都注定失败。中国已经建立起强大完整的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欧洲想要另起炉灶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这也是欧盟最终选择站在中国这边的核心原因。

中方同意荷兰官员来华磋商,是释放缓和信号,但绝不意味着妥协。商务部明确表示,至今未见到荷方在停止侵害中企权益、恢复供应链稳定方面的实际行动。荷兰若想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拿出诚意,落实中方提出的三大条件,用实际行动弥补对中企造成的损失。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乎安世半导体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将影响未来中企海外投资的信心,以及全球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信号已经足够强烈,荷兰是悬崖勒马、正视现实,还是继续执迷不悟、错失良机,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