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96岁李嘉诚卖了43个港口,激起了全国网友的民愤。
惹来全网的怒骂,也招来了官媒的连番痛批。
本以为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开北京是起"调和"作用的,没想到他刚刚离京返港。
就传来了李嘉诚执意推进与美国贝莱德集团港口交易的消息!
这一举动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双方已经谈妥了所有细节,只等着4月2日与集团高层完成签字。
看得出,李嘉诚不回头了,他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说。
忍无可忍之下,商务部罕见打破沉默,在网络上发文,用5个字给事件定性。
背后一击
2025年3月,商界一条消息掀起了惊涛骇浪。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打着"资源配置"的商业交易头衔,出售其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
包括巴拿马运河的两个码头。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一旦这些港口落入美国财团之手,有很大概率会对中国商船的产生诸多不便。
表面看似普通的交易,实则底下暗潮汹涌。
这种控制权的转移,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舆论将矛头一致对准李嘉诚,纷纷指责他唯利是图,没有家国情怀。
官媒点名痛批也让李嘉诚变得焦头烂额。
香港《大公报》中,言辞犀利地直指此举是"对中国的背后一击"。
并且以 "莫天真,勿糊涂" 警示李嘉诚。
一篇一篇指责追究,港澳办的官方网站紧跟步伐,转发到了各大平台。
前港首梁振英也纷纷表态:
"某些香港商人,打定主意"商人无祖国",殊不知没有祖国的商人,就像失去双亲的小孩,迟早会沦落到被欺负的境地。"
甚至,他还放言,"唯利是图者终将沦为无根浮萍"。
打那开始,"李嘉诚晚节不保" 成为热搜词条,变成臭名远昭的大人物。
评论区中清一色的"买卖无国界,商人有家国!"
在全网的怒骂声后,李嘉诚旗下公司的股价暴跌,股价走势在这场风波中摇摇欲坠。
原以为,在官方与媒体舆论以及经济的三重压力下,李嘉诚可能会顾及"晚节不保",从而改变主意。
于是,2025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中,李泽楷出现在了北京。
大家都以为这是李家在释放"缓和"家国关系的信号。
殊不知,人家铁了心要把这笔高达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坐实了!
这一举动惹怒了不少爱国人士。
在商言商
在李嘉诚处于风口浪尖处,被骂的抬不起头时。
一位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挺身而出,用夸奖的口吻赞誉了李嘉诚的"商业行为"。
他首先表明,卖掉港口,是一个成功商人"非常漂亮的资产置换"。
这一说法令很多人摸不着头脑,难道错怪他了?
在郎咸平的口中,吧不赚钱的港口卖给美国公司,对于长河集团来讲,是个天大的好机会。
这次机会稍纵即逝,幸好李嘉诚把握住了。
"媒体都是胡说八道,这就是普通的商业交易而已。"
这个说法与官媒的轮番痛骂截然相反,也站在了舆论的反面。
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在商言商!"
郎咸平在这场战役中,稳稳当当树了个牌坊,站在了李嘉诚一方。
然而有业内人士分析,从商业角度看李嘉诚的出售港口,简直是"损人不利己"。
首先,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长和集团的一些列行为,因偏离正确航向而陷入股价下跌、市值缩水的困境。
其次,很多人认为,李嘉诚出售港口的兴趣并非纯粹商业性质。
近些年,美国特朗普一直对巴拿马运河"蠢蠢欲动"。
他真正目的可能就包括摧毁中国的造船业,收购码头只是特朗普计划中的一环。
特朗普在演讲中毫不掩饰地宣称,此次交易是"美国重构全球贸易网络的关键一步"。
由此可见,这次买下港口,将来很有可能靠此卡中国海运"脖子",从而对中国的水陆交易施加影响。
一旦交易完成,美国贝莱德将实际掌控运河两端咽喉,后果不堪设想。
不少人批评这是对国家利益的背叛。
在商不言商
经过社会上下的连番痛批,李嘉诚仍不死心,执意与美国推进交易。
在这紧张局势下,商务部打破沉默,用5个字给事件定性。
按照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尽管中方对此交易表示不满,可是长河集团并没有动摇过与贝莱德财团的交易。
商务部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公开平台斥责李嘉诚。
一语道破天机,称他的举动"在商不言商"。
这句话精准且犀利地定性了该交易。
该机构的强势表态,无疑是对李嘉诚的严厉警告。
如果说,之前在大众眼里,李嘉诚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卖掉港口就是在谋取巨额利益时,顾不上家国情怀。
这一次商务部发声后,无情揭露了此次交易的实质。
从商业常理来看,当企业决定出售如港口这般重要且优质的资产时,通常会选择全球招标的方式。
在激烈竞争中筛选出价高者,促成利益最大化。
然而在本次港口交易的环节中,李嘉诚及其背后的长和集团,并未遵循这一常规路径。
而是以一种相对 "短平快" 的方式,匆匆低调与贝莱德财团达成了出售协议。
这番快速敲定交易对象,与商务部的"在商不言商"完美契合。
让人不禁对李嘉诚的决策动机产生诸多疑问。
看来,李嘉诚这一次,就算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也不会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