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除总理职务的佩通坦还能任党首吗

2025-09-17 14:56  头条

一边是宪法法院挥下重锤,指向"伦理道德";一边是选举委员会摊开双手:这事不归我们管。焦点人物,依旧是她--佩通坦。

泰国选举委员会秘书长沙旺在9月12日出面回应:佩通坦被宪法法院解除总理职务,不影响她继续担任为泰党党首。选委会无权干预政党内部事务。话放得很直,边界划得很清。谁能拿掉一个政党党首的帽子?只两条路:一是政党的道德委员会依法裁定,二是最高法院政治职务人员刑事庭作出判决,让当事人丧失党员资格。没到这两步,党首的位子就还在。宪法法院的裁决,解除的是官职,不是党职,性质不一样。

社会上此前一直有个问号:被解职的总理,还是不是合格的党首?现在答案摆在桌面上。更关键的是,这句"选委会无权干预",把政党自治、司法裁决和行政监督的分界线描得更清楚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细节:选委会负责选举规则与资格审查,但不直接介入党内人事,这就是制度的设计。沙旺的原话也很直白,他强调有关于道德标准的条款会导致免职,但不意味着自动丢掉党员身份或立刻失去党首职位,要等最高法院的裁决,或者党内按照章程处理。

另一边,为泰党的态度一点没含糊。宪法法院以"违反伦理道德"为由解除了她的总理职务,党内第一时间站出来声援。他们强调,在所谓录音门这事上,她是清白的,不存在违反伦理道德的问题,党首职位不动。紧接着,一连串动作开始运转。她继续主持党务会议,定策略、排节奏、带队伍--聚焦明年四五月份的国会下议院选举。目标放得很满:全国400个选区,全部要有为泰党候选人出战。

节奏为何这般快?因为赛道从来不会空着。为泰党秘书长索拉翁在9月12日对外说明,党内已经拉开了备战架势。三名总理候选人的机制继续保留,和上届一样。人选正在考察,不急着"官宣",但趋势很清楚--佩通坦,大概率依旧在名单里,位置还会靠前。他还特别反驳了外界的一句流行话术:他信家族"没人可用"。他说法很直接,2023年那场下议院选举,为泰党的总理候选人只有佩通坦一人。后来组阁,真正出任总理的是赛塔,不代表她不行,是当时政治拼图的结果。

那年的流程:2023年夏天投票结束,为泰党拿下141席,成为第二大党,按规定可以向选委会登记三位总理候选人。名单出来,第一顺位赛塔,第二顺位佩通坦,第三顺位猜卡森。为什么她排在第二?很现实。彼时她既不是党首,也没有担任过除下院议员之外的高级官职,从政履历还在积累。把她放在第二顺位,更稳一点。政治不是短跑,是耐力赛。

接下来两年,风向变了。2023年10月27日,为泰党开会选举新党首,她高票当选。到现在,任期已经跑了23个月,这个数字背后,是一次次党内协调、一次次公开场合的硬仗。2024年9月6日,她正式就任总理,直面国家治理的复杂盘面,任职接近一年。无论支持与否,这段经历都在她的履历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再看另一个人。赛塔。被宪法法院解除职务之后,一度风声复杂,而今话说得更透了--他宣布退出政坛。又看第三位,猜卡森。76岁的年纪了,这场高压、超强度的总理竞逐赛,还要不要再上场?外界普遍判断,党内也会权衡。站在现实这个角度,明年夏季的三人名单,出现佩通坦,几乎是没什么悬念的选项,而且很有可能排在第一顺位。换句话说,真正的"第一棒",或许要交给她。

所以,眼下的画面是--宪法法院拍下裁决,卸掉总理;选委会划清边界,不碰党首;为泰党亮出态度,继续由她挂帅。几条线并行,交织成今天的泰国政坛。

宪法法院说"伦理",最高法院管"刑责",政党内部有"道德委员会",选委会守"程序与资格"。各有各的权力边界。权力一旦越线,社会就会警惕;权力能各安其位,政治就会相对可预期。此次沙旺的表态,其实是一次制度边界的"课外辅导"。很多人这才反应过来,宪法法院能拿掉的是官位,不是党证。这两者之间,隔着一部党章,也隔着最高法院的审理门槛。

伦理争议会不会像影子一样跟着她?短期看,舆论不会立刻散场。为泰党已经给出态度:她在录音门上是清白的,不存在伦理违纪。选民买不买账,要看两方面。一是有没有新的法律进展。现在看,选委会给出了"不会自动失去党籍"的法律立场,真正能改变党籍命运的,只有最高法院的相关裁决,或者党内道德委员会的认定。眼下没有这类信息,暂时按下。二是政绩与路线。她这近一年的执政实践,无论评价如何,都能拿到台面上去讲。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投票那一刻看的东西很朴素:就业、收入、物价、旅游业、地方建设。谁能把这些说清楚、做出来,谁就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