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监总局宣布将对长和实业与贝莱德财团的港口交易依法审查,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预示着国家强制手段已正式下场,这桩交易很可能会泡汤。这个猜测至少两层依据,一是法律层面,长和与美企的交易并未公开招标,而贝莱德既是买方又是长和的股东,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嫌疑。此外长和将向美企提交中国轮船的轨迹和军事、能源运输等敏感信息,可能违反《数据安全法》。二是战略层面,中国商船货运量占巴拿马运河的21%,美方掌握港口后,资本闭环可能操纵全球物流定价权,危害中企利益,同时可能限制中国船只停靠或征收高额费用,对中国的海运贸易构成威胁。
可以说,市监总局有足够的抓手去叫停该交易,根据港媒的消息,4月2号并非最后的签字时间,而是"最早时间",如此一来,只要赶在长和实业与美方签字前拿出调查结论,李嘉诚就很难达成交易,这将使后者进退两难。本月3月4日,美总统特朗普在参众两院演讲时曾承诺:他将"收回"巴拿马运河,而一家美国公司已经这么做了。如果李嘉诚终止与贝莱德的交易,很可能面临特朗普的报复,要知道李嘉诚在美国有至少上百亿美元的资产,在英国、加拿大、欧洲和澳洲等地的海外资产更是超万亿港元,而说起"打劫",美英等西方国家是专业的。
另一方面是巴拿马方面的压力,今年2月,在长和与贝莱德达成交易前,美国务卿鲁比奥专门跑到巴拿马施压,美总统特朗普更是频繁扬言要强占巴拿马运河。随后巴方迫于压力宣布退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并派出审计小组进驻和记港口展开调查。有分析称,巴拿马政府或将取消长和实业在运河港口的特许经营权。那么李嘉诚的"难言之隐"已经跃然纸上,无疑是美方的胁迫,他唯恐美国用强制手段没收其资产,或逼迫巴拿马政府终止长和的经营权,把这43处港口全部脱手成为了他的选择。
对此中国外交部本月先后两次发声,强调中方反对通过经济胁迫侵害他国正当权益。香港《大公报》更是密集发布报道,对李嘉诚苦口婆心地劝告,3月28日,《大公报》发表评论文章,批判李嘉诚不以国家为重,反而搞"公关伎俩",29日,大公文汇以"港商须有底气,不应向霸权主义低头"为题,对李嘉诚发出最后劝告,奉劝长和实业悬崖勒马,尽快停止交易,否则后果严重。不难看出,事情已经来到了十分紧迫的程度,按照美企的操作,很可能"先斩后奏",暗中与长和实业签约,再对外界通报,让中方吃一个哑巴亏。
在中国商务部、外交部和国家监管总局轮番表态的前提下,李嘉诚应当相信祖国,而不是屈服于美国霸权的威慑、把国家战略资源拱手送人,商人如果抛弃祖国,生意做得再大也是无根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