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3月13日抛出重磅表态,称除金属和汽车关税外,其他所有商品均可纳入对美关税谈判范围。这一"有限开放"姿态背后,是特朗普政府以关税为杠杆重塑全球贸易秩序的深层博弈,而贸易盈余国家或成最大风险目标。
【政策解读:贝森特声明的三重战略意图】
1、"选择性谈判"划定战场
贝森特明确将金属(钢铁、铝)及汽车关税划为不可谈判领域,延续特朗普"产业回流"核心诉求。数据显示,美国金属关税已使国内相关产能提升12%,汽车关税则倒逼福特等车企将墨西哥工厂迁回本土。而其他商品关税的开放,实为分化贸易伙伴的谈判策略。
2、精准打击贸易盈余国
声明特别强调"贸易盈余国家将受最大打击",剑指中国、德国、墨西哥等对美顺差大国。2024年美中贸易逆差达3870亿美元,德国对美汽车零部件顺差超200亿欧元,均可能面临针对性加税。
3、为"关税牌"预留操作空间
特朗普同日威胁对欧盟酒类征收200%关税,与贝森特声明形成"红白脸"配合。这种"可谈但可随时加码"的弹性策略,既避免全面贸易战失控,又保持对谈判对手的持续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