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着眼于"扬优强弱补短",建高地、强基层,依托高水平中医医院扎实推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建设2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项目,布局35个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遴选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支持130个地市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1000余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全覆盖。总的来看,基本建成了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024年9月3日,四川省梓潼县黎雅镇兰花村,县中医院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联村帮扶义诊行动。 成和平 摄
一体推进中医药教育科技人才取得新成效。在教育方面,深化医教协同,推动成立了中国中医药联合研究生院,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平台和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效,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中医药领域建设了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布局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传统医学临床试验一级注册平台,发布了一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在人才建设方面,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构建了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骨干人才梯次衔接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截至去年底,全国中医执业医师(助理医生)达到86.8万人。
余艳红表示,我国始终坚持中西医并重,不断彰显和放大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显著优势,实施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在机制建设、模式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效果。
布局10个传染病监测系统,支撑传染病疫情的预警预测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介绍,加强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是有效防范和化解传染病疫情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国家疾控局把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加以推进。
近年来,我国布局了哨点医院、病毒变异、城市污水等10个传染病监测系统,成功支撑了传染病疫情的预警预测。开展了15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综合监测,实现了"多病种同监测、一样本多检测",及时掌握流行趋势和病原谱构成,为临床救治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加快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的建设,在试点基础上,将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安装到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间的传染病信息有效对接。
下一步,国家疾控局将推动提升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到2030年,建成多点触发、反应快速、科学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疫情早期发现、科学研判和及时预警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先进的病原检测方法体系,可以在24小时内确认300余种已知病原体,60小时内有效识别新发病原体。23个省份建有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病毒检测和分离能力。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年底将达到25支,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实现市、县全覆盖。
"我们将不断优化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加快完善平急结合的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以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推进疾控的现代化,为维护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王贺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