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来,在电动汽车关税争端方面,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博弈得非常激烈。
根据欧盟"运输与环境"组织的市场调研报告,2023年,欧盟市场每销售5辆电动汽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占比20%);预测2024年,欧盟市场每销售4辆电动汽车,就有1辆来自中国(占比25%)。
欧盟市场车企市场份额(图源欧盟"运输与环境"组织,侵删)
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案"进行最终投票。
赞成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10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波兰、丹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爱尔兰、保加利亚,占欧盟人口45.99%。
反对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5国: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占欧盟人口22.65%。
弃权的12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芬兰、捷克、奥地利、希腊、克罗地亚、罗马尼亚、葡萄牙、卢森堡、塞浦路斯,占欧盟人口31.36%。
投票结果意味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的提案获得通过。
中国纯电动汽车在欧洲销量情况与欧委会投票情况
10月29日, 欧盟委员会发布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公告,决定即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在现有10%的关税基础上,加征最高35.3%的关税,为期5年。
-对特斯拉加征7.8%,对比亚迪加征17%,对吉利加征18.8%,对上汽加征35.3%,对配合调查但未被单独抽样的车企加征20.7%,对不配合调查的车企加征35.3%。
欧盟委员会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案
对此裁决结果,中方的回应是:
不认同、不接受。
即便是靴子已经落地,但我国仍在积极与欧盟进行谈判,也愿意用"价格承诺"的温和方式来替代激进的关税冲突。
此前,中方提议,承诺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汽车以不低于3万欧元(折约23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在欧盟市场销售,以避免挤压欧盟本土电动汽车产业的生存空间。
但是,中方的提议被欧盟委员会拒绝。
此后,欧盟方面传出两种声音。
11月23日,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伯恩德·朗格(Bernd Lange)在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
-我们仍在与中方就电动汽车进行谈判,我们已接近与中国达成取消关税的解决方案,我们即将达成的协议是,中国承诺以最低价格在欧盟提供电动汽车。
伯恩德·朗格的话音还未落地,11月25日,就有不愿透露姓名的欧盟官员通过媒体指出:
-有关中欧就"电动汽车将达成取消关税协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尽管欧盟和中国正在讨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替代方案,包括对此类汽车在欧洲市场设置最低价格,但仍有一些阻碍,短期内不会达成任何解决方案。
在对华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欧盟发出自相矛盾的声音,看得出来,其内部博弈也是十分激烈。
实际上,自中欧间就电动汽车征税问题发生贸易争端以来,欧盟方面就一直是两副面孔:
一面是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加征关税,并做出了最终投票表决和最终裁决公告;
另一面是不断向中方表态,说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也确实与中方做了多轮谈判。
这两副面孔说明欧盟并不是铁板一块,其内部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
造成欧盟这种纠结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特朗普的"神助攻"。在拜登任期,欧盟在对华电动汽车加税一事上是配合民主党的。共和党的特朗普上台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候任总统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他正式上台后将对所有国家进入美国的商品征收10%-20%的关税,欧盟也不例外。
日前,特朗普发贴文,说其上任后的第一个总统令就是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老特对加拿大这个近身小弟都不放过,欧盟还能好到哪去?实际上,特朗普在上一任期对欧盟的态度并不友好,除了对欧盟加税,还有北约军费分摊等压力。因此,特朗普新政的不确定性,使欧盟不得不重新评估中欧关系,不能搞两线作战,同时应付中美两大经济体力有不逮。
特朗普在其社交媒体帐号发表贴文(图源网络,侵删)
二是德国和匈牙利的斡旋。德国和匈牙利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德国是我国在欧盟的第1大贸易国,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尤其是德国车企,2023年德系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比为17.8%。而匈牙利则在近年来实施"向东看"战略,正在打造欧洲新能源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中心,中资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蔚来、亿纬锂能、恩捷股份等都已在匈牙利投资设厂。如果中欧贸易关系恶化,那么势必影响德国和匈牙利的利益。
中国市场上各系车辆份额(图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侵删)
三是中国的反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欧盟对华征收电动汽车车关税一事上,法国和意大利是两个带头的。法意两国是传统的燃油汽车工业强国,在汽车电动化转型过程中落后于时代,其担心中国电动汽车冲击其汽车产业,意图通过关税壁垒来实现保护。
对此,我国在欧盟委员会投票后的10月8日,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为什么拿白兰地开刀?因为欧盟出口到我国的白兰地,绝大多数产自法国。中国打击白兰地的效果很快就出现了。11月19-20日,世界三大干邑品牌之一的轩尼诗的员工举行了大规模罢工,罢工者担心在中国反制下裁员和影响收入。
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的公告(图源商务部官网,侵删)
我国商务部还表示,中方对产自欧盟的猪肉、乳制品正在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中方也在研究提高从欧盟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言外之意,如果欧盟继续在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案上一意孤行,那么中方将实质性跟进下一步反制行动。如果中国对欧盟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反补贴调查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想见,罢工事件会对欧盟各领域各行业起到连锁反应。
实际上,我国对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是非常"温柔"的,仅是采用保证金形式实施反制,同时范围也设定在一定区间内,仅针对装入200升以下容器的白兰地收取保证金,而对装入200升及以上容器的白兰地则不予理会。
我国这么做,其实就是个"下马威",让欧盟"悬崖勒马"。
问题来了,跟欧盟对着干就完了,为什么自己非要这样委曲求全的谈判?为什么要对这帮家伙温柔以待?
简单说,我们是为了防止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案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防止被美国裹挟的更多国家所纷纷效仿。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我们要在最开始就把这张多米诺骨牌消掉。
并且,我们在这方面有成功的案例。十年以前,在光伏反倾销案上,欧盟也是搞这一出,结果还是被我们成功阻止。
退一步说,在中美世纪大博弈的背景下,欧盟是我们统战对象,现在的欧盟并非铁板一块,如果我们与欧盟开展贸易战,让矛盾不断扩大,那么就相当于把欧盟推到了美国一边,这是漂亮国最愿意看到的。
现阶段的中国,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关键时期,我们距转型成为发达国家只差临门一脚。而成为发达国家的标志,是要拥有一批畅销世界的整机产品在手,比如家电、手机、电脑、高铁、大飞机、无人机和汽车等。而这些产品在全球的需求总量就那么大,落到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业国中,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对汽车一事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