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2024年12月,当戴高乐号从土伦港启航时,法国媒体可是把这次行动吹上了天。什么"几十年来首次远东航母部署"、"法兰西海权复兴",结果呢?刚进南海就被中国海军教做人。
马克龙(资料图)
有意思的是,法国人这次行动处处透着拧巴。你说他要强硬吧,连台湾海峡都不敢过;你说他低调吧,又非要跑到南海来晃悠。这种纠结心态,完美体现了法国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尴尬地位--既不甘心当美国跟班,又没实力单干,最后只能搞这种半吊子的"独立外交"。
说到技术层面,戴高乐号这个"核动力航母"水分很大。最大航速才25节,在航母里算是龟速。相比之下,山东舰虽然还是常规动力,但作战效能完全碾压。
从战略角度看,这次事件标志着南海力量对比的彻底转变。过去是西方军舰来去自如,现在中国已经建立起实质性的区域控制能力。40艘军舰的常态化存在,意味着任何外来舰队都在解放军的监控之下。法国人说什么"为任何情况做好准备",真要是擦枪走火,他们那几艘船连一个小时都撑不住。
马克龙政府应该好好想想,花这么多钱派航母来亚太"刷存在感"到底值不值。与其搞这些华而不实的军事表演,不如学学德国务实合作。毕竟,在21世纪的亚太,经济影响力远比几艘老旧军舰更有说服力。
马克龙(资料图)
当戴高乐号最终返回土伦港时,法国海军为它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次行动除了给中国海军当陪练,什么都没达成。法国人嘴上的"强大实力",在南海的钢铁洪流面前,就像个笑话。
而山东舰的航迹还在延伸,中国海军的脚步不会停歇。在这个新时代,决定海权的不是几艘象征性的航母,而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坚定的战略意志。法国人要是还活在"戴高乐号天下无敌"的迷梦里,那才是真的没救了。
南海的波涛依旧,只是掌舵者早已更替。当山东舰的舰载机呼啸着掠过戴高乐号上空时,一个旧时代正缓缓落幕,而新时代的朝阳,已经照亮了中国海军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