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的内娱明星正批量进军短剧,降维打击还是另谋出路?(11)

2025-08-26 17:32  ZAKER

短剧《搏忆》的另一位男主黄宗泽也不好过。他曾是TVB热捧的当家小生,但近几年资源腰斩,上一部剧《新闻女王》也只有30秒戏份。

黄宗泽的餐厅赔本停业

影视寒冬下,顶流尚且还能吃肉,腰部演员能分到一口汤,而底层演员基本上只能喝水。

这两年,真正失业的演员并不在少数,有人一整年没有开工,要么跑去摆摊、送外卖,要么回老家。

最近,曾六次合作朱一龙的演员于清斌就因生活所迫,转行送外卖。

因为他前几年在北京南六环购买了一套限竞房,没想到后来拍戏的机会越来越少,入不敷出,不得不送外卖偿还每个月一万多的房贷。

送外卖的视频出圈后,于清斌很快接到了短剧男主邀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坦言道:"今天我站在横店的太阳下,充满希望。"

困苦之中,短剧成了他的"救命稻草"。

精品难产的同时,影视作品产量过剩。

我们生活在能以最便宜的价格,观看最海量影视作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观众想要快速吸收大量作品,逐渐失去消化剧情的耐心,追求看剧的"性时比",开始倍速进行。

"十几分钟看完在播热剧最近更新的两集"的影视解说视频,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用来下饭的电子榨菜。

曾被寄予厚望的长剧,在最需要精品化的节点,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尴尬境地。

正当长剧勒紧裤腰带过活时,处在"影视圈鄙视链最底层"的短剧野蛮生长。去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达505亿元,已经超过电影市场,预计到年底,可能超过电视剧。

短剧逆袭背后,是生产逻辑的彻底"工业化",用极致的情绪套牢观众。

三天拍一部,十天上线变现。短剧不需要复杂布景,不需要大牌阵容,"逆袭""复仇""重生夺权"等元素套公式循环利用。

故事线更是"短平快",五秒一个小高潮,十秒一个反转,恨不得每一秒都死死掐住观众的爽点。

简而言之,剧情逻辑可以粗糙,但节奏必须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