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考古史上"最寒酸"的古墓,总面积只有3平方,连盗墓贼都懒得挖。
但这也是最值钱的古墓之一,光是国宝,专家就挖出了225件!
陪葬规格紧追秦始皇陵,让专家不由怀疑,他们是不是挖到了秦国的国库。
墓葬如此之小,陪葬又如此奢华,它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
神奇"墓中墓"
1992年5月的一天,陕西宝鸡益门村附近准备修建一座工厂,当地人出于习惯,在正式开始施工前,先请考古专家前来勘察。
专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破碎的汉代瓷片,由此判断地下有一座汉代墓,火速展开发掘。
没想到的是,这竟是一座"墓中墓",在汉代墓中没有收获太多文物,但考古队在发掘过程中,居然又发现了一座古墓,而且年代更加久远,可以追溯到春秋中晚期。
这种"墓中墓"的神奇经历,让考古队成员们兴奋不已,可他们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这座春秋时期的古墓,占地面积竟然只有3平方米,比平民墓还要寒酸,估计盗墓贼都懒得来看一眼。
考古队毕竟是不是盗墓贼,再寒酸的墓,只要发现了就必须好好发掘。然而当他们正式开挖时,奇迹又出现了,他们的探铲从地下挖出了5公分厚的朱砂。
在过去,古人经常将朱砂用于防腐防虫和保护棺椁,逝者在下葬前,有时还会用朱砂涂遍全身。不过往往只有地位比较高的人,才能用得起朱砂防腐,而像这样足有5公分厚的朱砂,说明墓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地位极高的贵族。
在已经发掘过的古墓中,只有同在宝鸡市的秦景公大墓中,所用的朱砂厚度达到了5公分。而秦景公大墓占地面积5334平方米,相当于在地下埋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八层楼。
相比之下,3平方米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既然是贵族,又为何会安眠在如此小的墓室中呢?考古队员们带着疑惑,继续进行发掘。
这么小的墓葬,发掘起来也比较简单。当一位考古专家往下挖到5米深时,突然有了惊人的收获。
那是一把金镶玉的剑柄,造型非常特别,不仅镶嵌着许多绿松石和料珠,还用黄金做出了镂空的变体蟠(pán)螭(chī)纹。
俗话说,"有钱难买金镶玉",在古代这种"金镶玉"的器物价值极其昂贵,在春秋晚期才慢慢掌握,这在当时可是非常难得的宝物。
但专家很快就发现,真正有价值的还不是"金镶玉"的剑柄,而是已经锈迹斑斑的铁质剑身。
在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刚刚萌芽,任何一件铁器的价值都远超黄金,在当时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专属用品。
不过,专家们还是震惊得太早了,往后发掘的每一个环节,都让他们惊喜连连,出土的文物奢华程度,竟然超过了秦景公大墓,让专家们不由得怀疑,他们这是挖到秦国国库。
不对劲的陪葬品
稀世的"金镶玉"剑柄,点缀着绿松石和玛瑙的兽面金方泡,还有造型憨态可掬的鸭首金带扣,以及3把精美绝伦的金柄铁剑,各种金环金饼等105件黄金制品,加在一起粗略估算,其重量已经超过了6斤。
这个重量是中原地区,所有出土墓葬的黄金总量之最,甚至超过了占地面积超过5000平方的秦景公大墓,如此之多的黄金器物作为陪葬品,在那个年代也比较罕见。
除了这些黄金制品,最让专家们感到欣喜的,还要数那20多件铁器,主要以刀和剑等武器为主。
这不禁引发了专家们的思考,在这样一座"寒酸"的小墓中,出土如此之多的铁器,是否能够说明,在出现了冶铁萌芽的春秋时期,冶铁业在我国西北地区,已经普遍存在了?
在随后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又清理出了19件铜制马具,但令专家疑惑的是,他们并没有在墓中发现任何车具,而在已经出土的春秋时期贵族墓葬中,车具与马具往往都是配套出现的。
当考古队完成了考古发掘,将小墓中出土的所有的文物摆放到一起时,感到眼前琳琅满目,不仅文物种类和数量都出奇得多,而且大多做工极其精美,展现出了浓厚的多元文化气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而就在这时,考古专家们突然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车具马具没有同时出现还不算什么,这225件文物中,竟然没有出土一件能够代表墓主人身份的青铜礼器,比如说青铜鼎。
专家们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小墓曾经被盗过,但之前的发掘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发现盗挖的迹象,墓葬是非常完整的。
除此之外,考古队也没有在小墓之中找到墓主人的遗骸,无从判断他的身份信息。他们只好从出土的这些文物入手,寻找揭开墓主人身份的线索。
负责研究那把"金镶玉"剑柄的专家很快有了发现。
这把剑的铁质剑身长度不到35厘米,不可能是用于战场的武器。再加上"金镶玉"的剑柄,显然此剑更多用于随身佩戴,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而当时的秦国人更擅长使用长兵器,不会携带这样的短兵,反而是那些骑马游牧的少数民族,才会有使用此类短兵的习惯。
这一点提醒了考古专家,难道说这座反常的小墓主人并非中原人,而是出身游牧民族吗?
然而当他们深入研究之后,最终得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墓主人是一位摸金校尉!
这又是怎么回事?
墓主人是摸金校尉?
寒酸的3平米"穷人墓",竟然成为了中原地区出土黄金总量最多的古墓,光是国宝就出土了225件。但它的主人是谁,却难倒了所有的考古专家。
他们从墓中没有出土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只有马具没有车具、兵器是短兵、而且大量使用黄金器物,这几点来判断,墓主人很有可能出身游牧民族,比如说西北戎王。
根据历史记载,秦穆公三是七年,秦国消灭了周边12个小国,称霸西戎,将12位西戎王作为人质,迁到秦国境内居住。
或许,就是其中一位西戎王死后,以俘虏的身份葬在了宝鸡益门村,虽然能将贴身使用的珍贵器物作为陪葬,一起下葬,却不能享受大型的墓室,所以他的墓葬才会显得这样寒酸,又这样奢华。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对此表示反对,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少数民族的葬俗中,随葬品上大多带有动物纹饰,而且会有很多牲畜殉葬,一般也没有葬具。
图:游牧民族墓中的陪葬品
除此之外,他们的金器主要以耳环和头饰为主,而益门村的"穷人墓"中,金器上却装饰着大量的中原风格纹饰,所以墓主人不可能是一位少数民族。
就在这时,有专家提出了一种大胆的设想。
或许,这座"穷人墓"根本就不是古墓,而是一处用来藏宝的窖藏,埋下它们的主人就是2000多年前的"摸金校尉"!
这个观点的理由也很充分,一是因为墓中没有找到任何遗骸残留,二是没有出土任何青铜礼器却有超规格的陪葬品,这显然不合礼数。
第三点理由比较特别,专家们发现,墓中出土的很多金器和玉器,跟同在宝鸡的秦景公大墓中的出土的文物,长得非常相似,两墓都出土了虎形玉佩和鸭首金带扣等文物,其形制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秦景公大墓光是盗洞就有200多个,专家们怀疑,可能当时有盗墓贼盗走了秦景公大墓中的文物,之后为了避免被官府追查,他们就找了个地方挖了一座空墓,将盗来的宝贝埋在里面,准备躲过风声再挖出来。
谁知,他们很快就被抓处死,没有人知道这里还埋藏着如此之多的宝物,直到2000多年后,这才因为一次施工,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这是一种受到很多认可的猜测,但是否是真的,还有待后续的考古研究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