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后一家关键抗生素原料商迁厂中国,CEO喊话欧盟:都怪你不打钱…

2025-05-07 09: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当地时间6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最后一家生产关键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商雅赛利制药公司(Xellia Pharmaceuticals),周二宣布将关闭其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最大工厂,并将部分生产业务转移至中国,仅保留位于布达佩斯的欧洲业务。这一决定预计将有500名员工受到影响。

据英媒介绍,雅赛利由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的控股股东诺和控股(Novo Holdings)所有,主要生产用于耐药性重症的核心抗生素原料,比如治疗败血症所需的盐酸万古霉素。其生产的活性药物成分(APIs),有一半被列入了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关键药物清单。

报道称,作为服务80多个国家500余家企业的老牌供应商,雅赛利计划用十年时间,逐步将哥本哈根工厂的生产业务转移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地区。

首席执行官科赫(Michael Kocher)坦言,受困于紧张的欧盟医疗系统及其对药价提升的抵触,在长期亏损的情况下,雅赛利唯有将产能迁至中国工厂,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科赫指出,当下欧盟使用的活性药物成分中,已经有约八成来自中国。他声称,除非政府资助的医疗系统愿意为仿制药提高采购价,否则会有更多欧盟本土企业选择迁移工厂。在他看来,给予补贴是欧盟维系对关键药物成分控制权的唯一可行办法。

"我们总在讨论产业回流,但我认为,确保欧洲现有的产业能够留在欧洲,同样至关重要,"他对《金融时报》说,"不然,未来欧盟对中国活性药物成分的进口依赖,很快就会逼近100%。"

不过科赫也强调,一旦市场环境向好,雅赛利位于布达佩斯的工厂,依然能够保障西方市场对盐酸万古霉素的需求。

雅赛利位于哥本哈根的工厂。雅赛利官网

据《金融时报》报道,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推出了一系列有望被纳入《关键药物法案》的提案,试图通过增加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利多卡因、吗啡等止痛药在内的200多种药物的本土生产,以解决新冠疫情期间暴露出的药物依赖问题。

拟议措施包括推动欧洲各国联合批量采购、采购时优先选择欧盟本土产品等。但科赫认为,这些政策过于保守,而且实施起来耗时过长。

"当成本攀升而客户拒绝买单,企业只能转向价格更低的中国供应商,"他说,"我们正在寻求的是……(欧盟)对现有业务运营给予支持的承诺。"

报道还称,研发密集型制药公司近期也发出警告,称欧洲医疗系统的低价采购模式,正将新药研发资源推向中国和美国。

上个月,总部设在瑞士、世界三大药企之一的诺华(Novartis),以及总部位于法国的医药巨头赛诺菲(Sanofi),其首席执行官联名致信欧盟委员会,警告称若欧盟不提高药价,未来的药物临床试验和研发工作必然会进一步向美国和中国转移。

在《金融时报》获取的这封信中,两名CEO主张称,欧盟应将药价提高至与美国相当的水平,美国品牌药和仿制药的价格几乎是其他同类国家的三倍。

他们还提到,欧洲药企同时面临着中国激烈竞争的"夹击"。信中称,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通过吸引跨国企业拓展了自身的地位,并营造出了充满活力的生物技术产业环境" 。

英媒引述的信件内容写道,"欧洲的价格管制和紧缩措施,严重削弱了自身市场吸引力:药品上市价被压,专利药的增长受到限制,而且当发现药品有新的应用时,价格还会降低。美国和中国正在设法激励创新,而欧洲却在惩罚创新。"

信中同时提醒称,美国的关税政策正促使欧洲企业加大在北美的投资。尽管雅赛利暂无北美投资计划,但科赫认同他们在信中的观点。他补充称,欧盟应更加重视那些治疗脑膜炎等致命疾病的 "救命药"。

"如果没有我们的产品组合,我们(欧洲)将面临巨大挑战。相比之下,新冠疫情(时期面临的情况)只是个小问题。"科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