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夏天,互联网的浪潮中突然涌现出两位极具话题性的博主"一笑倾城"与"秀才",他们宛如两颗璀璨的流星,在网络的浩瀚星空中瞬间划出耀眼的轨迹,迅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更是被戏称为"大爷大妈收割机",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粉丝群体。
"一笑倾城",这位以甜美形象示人的博主,恰如其名,她的笑容仿佛是春日里绽放的第一朵桃花,带着清新与温柔,轻轻触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弦。
那笑容,亲切得如同邻家女孩,温柔得恰似潺潺溪流,让人在不经意间就沉醉其中。而"秀才"呢,他凭借着捂嘴笑、捋头发、吐舌等一系列看似不经意却又极具魅力的动作,宛如一位神秘的魔法师,吸引了一大批"迷妹"。
这些大爷大妈们,刚刚踏入短视频这片新奇而又充满诱惑的世界,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梦幻花园的大门,在他们眼中,这些博主的话语、视频,都像是专门为自己量身定制的,是只说给自己听、只拍给自己看的独家内容。
于是,他们如同飞蛾扑火一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到了想要抛弃陪伴自己多年的老伴的地步。在他们单纯的认知里,或许这样的事情并不被定义为"出轨",而只是一种对美好情感的单纯追逐,是他们在平淡生活中寻找的一丝慰藉。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仅仅局限于中老年群体。在当今这个短视频横行的时代,不少沉迷于短视频的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他们在互联网上的很多逾矩行为,都被模糊化了边界,仿佛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一切都可以被重新定义。
如今,正有一种新型的出轨方式悄然流行,它就像一个隐秘而又危险的陷阱,精准度高却代价极小,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空虚,又无需持续付出过多的精力与代价,这便是"短视频情人"。
在短视频的世界里,人们纷纷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
他们跳着全网爆火的手势舞,那灵动的身姿仿佛是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精灵;配着流行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像是跳动在心间的旋律;再加上各种精心挑选的滤镜,仿佛给自己穿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
这些视频与朋友圈里的内容截然不同,朋友圈里的内容大多是身边熟悉的人所看到的,而短视频则会被天南海北的人看到。
当有人因为这些视频而发起一段聊天时,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那些只是被我的视频吸引来的人而已,聊两句天也能算出轨吗?"然而,事情往往并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是偶尔的问候,那或许可以看作是正常的朋友来往。但若是发展成那种"除了不能见面,其他都可以"的形式,那可就是打着交友的旗号,行着"精神出轨"之实了。
在现实生活中,长时间的相处往往会让我们的爱情变得平淡如水,婚姻生活也如同一张没有色彩的画卷,苍白无趣。
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见着同样的人,生活仿佛陷入了一个固定的模式,让人感到窒息。而短视频的出现,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破了这样的束缚。
短视频平台上,我们看到的异性变多了,而且每一个似乎都特别符合自己的胃口。其实,这背后全都是大数据在"暗箱操作"。
短视频平台的算法就像是一个精准的导航仪,它会根据你的喜好和历史浏览记录,精确定位你感兴趣的内容和博主。
这种"个性化推荐"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惊喜的宝藏世界,觉得短视频平台真是太精彩了,全都是自己喜欢的美女或者帅哥。当你频繁与某个博主互动时,对方就会多次出现在你的首页和推荐中。
渐渐地,你就会增加与这个人的情感依赖,期望着与对方进行更深入的互动。
空虚无聊的生活与快速切换、带来丰富视听觉刺激的短视频相比,简直没有任何可比性。
于是,人们开始频繁聊天、分享生活、吐槽伴侣,一起逃避着现实的压力与烦恼,以此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这样的关系看似只是普通社交,可好感都是在聊天与分享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当聊天已经不能满足内心的空虚时,打破情感边界也就只是迟早的事了。
与传统出轨方式相比,这种"短视频情人"的出轨行为有着显著的不同。传统方式往往需要线下见面、微信聊天、转账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环节,很容易被伴侣发现。
但互联网上的"短视频情人",却可以借着兴趣社交的名头,用点赞、评论等等低成本互动快速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所谓友谊。
就算在普世意义上,这样的行为也是任何一个刷短视频的人都会做的,跟"出轨"完全搭不上边,因此也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当你随手的一个点赞,立刻获得了对方的感谢时,这样简单却又巨大的满足感就像一阵电流,迅速催动着我们的大脑释放多巴胺,令我们感到无比的愉悦。
在心理学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系统中,有一个概念叫作"可变比率强化"。它指的是当个体开始进行某个强化刺激(奖励)随机出现的工作时,会更加专注于目标本身。
就像儿童行为训练,孩子每好好完成一次作业,家长就奖励一个好吃的,久而久之,孩子对于这个好吃的就不那么热衷了。但是如果改为平均每五次好好完成作业,就会随机挑选一次给孩子奖励好吃的,那么孩子的期待就会被拉大,不会因为模式固定而产生动力消退。
"短视频情人"同样也是如此,你不知道哪一个互动会被对方看到并回应,又或者说你不知道哪一个人会成为你排解寂寞的良药,因此你对短视频的期待无限拉满。
而相比较下,和家中的伴侣日复一日相同的对话就显得尤为单调无聊了。成本低、认知负担小,但所获得的收益却很大,也难怪这样的出轨方式悄然流行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面那个你喜欢的人,现实里真的会是你想象中的样子吗?互联网的虚拟性就像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每一个使用它的人都下意识地为自己裹上了一层包装。
因为展示更好的自己,是每个人生来的天性。人们可以随手搜索几条名著好句发布在网上,仿佛自己就是饱读诗书的才子佳人;还可以盗取被很多人认可的观点和想法,作为自己的独创而展示,仿佛自己就是思想的先驱者;还能用美颜和滤镜把自己变得更美更帅,吸引无数"粉丝"前来,仿佛自己就是舞台上的超级明星。
这样的吸引力法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晕轮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于20世纪提出的。
晕轮效应指的是人际关系中,个体对某个初识的人形成的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当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特别突出,例如长得特别好看、特别爱笑、特别知识渊博等等,别人在接触ta的时候就会以这个第一印象为基础产生一定的好感。
而现在的明星、网红,基本上都会有自己的人设,用这样的包装方式吸引粉丝群体。所以,你所看到的,很可能是他人想让你看到的一种假象,其实真实的对方,可能现实中走在路上你都不会看ta一眼。
相隔一道网线,再深情的爱也是虚假的、难以真实触碰到的。这样的行为,最后只能变为对于现实感情的背叛,伤害到自己的伴侣。
忠诚不仅仅是对伴侣的口头承诺,更应该是自己内心的责任感。在这个充满诱惑与陷阱的短视频时代,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实生活中的感情,不要在自我欺骗的行为中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用责任和担当守护好自己的爱情与婚姻,让真实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