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劣!确认是假的!男子为博流量策划抓小三戏码被拘

2025-09-08 21:26  头条

近日,一则"情侣街头激烈吵架,女子怒踩保时捷挡风玻璃"的短视频热传。9月6日,"贵阳公安"发布通报详情:近日,贵阳警方在网络巡查中发现,一条所谓"情侣吵架损坏豪车"的视频获得大量关注,视频中的女子貌似"抓小三"怒踩保时捷挡风玻璃,引起网民热议。

经深入调查,视频中所谓"吵架""砸车"等,竟然是某租赁汽车公司老板付某,伙同田某某和陈某某等人为了吸引流量、博取眼球,策划并演绎拍摄一起虚构的"抓小三砸豪车"情节。

目前,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已依法对付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对田某某、陈某某分别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

一、制作虚假的视频到底该怎么罚?拘留10天的法律账怎么算?

首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规定:实施寻衅滋事行为的,处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从公安机关通报的情况来看,田某某、陈某某等人这波操作踩中了"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的红线。

具体到本案,三个关键动作要命:伪造冲突画面(假扮抓小三)

破坏公共财物(踩烂保时捷前挡风玻璃,实际车是租的)。引发人群围观(选址闹市加剧秩序混乱)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像吃面多加勺辣椒可能没事,但当街点火烧面馆必然违法-- 虚构剧情本身不犯法,但升级到扰乱公共秩序就得进局子。

二、不少网友吵着要判诈骗罪,警察为啥"手软"?

首先,根据《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司法实践中,诈骗罪要满足两个致命要素:

→ 骗东西(虚构事实导致他人财产损失)

→ 为钱来(非法占有为目的)

也就是说,对比像类似的案例,编造"免拘留"骗12万→ 坐牢,本事件中,赚眼球不带直接骗钱→ 行政拘留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不是万能胶:赚流量没骗钱?按治安案件办;但要是开直播要打赏、接广告赚黑心钱,分分钟升级为诈骗犯罪。

三、该如何避免此类虚假视频?3招看破"剧本杀式短视频"?

首先,根据《网络安全法》第12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公共秩序,不得传播暴力、虚假信息。

第一步,查账号底裤:专门编狗血剧情的"三无小号"先打问号

第二步,盯商业尾巴:拍完立即带货、求刷礼物的赶紧跑

第三步,用警方通报验货:真发生当街砸车抓小三,24小时内必有蓝底通报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法律冷知识:下次看到劲爆街拍,先@当地网警账号求鉴定--随手举报虚假信息还能拿官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