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被专家断言活不过40岁,如今怎么样了?

2024-11-20 13:26  网易

1988年3月10日8点56分,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出生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产科病房里。

有的人认为这是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但也有人认为,这是破坏伦理关系,这样的孩子,不仅不能生孩子、智力低下、而且还活不到40岁!

如今36年过去了,这个试管婴儿怎么样了?真的如他们所言吗?

结婚多年迟迟没有孩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名叫郑桂珍的普通乡村教师和她的丈夫结婚了,这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却因为未能怀孕,致使郑桂珍一直遭受着流言蜚语之中。

要知道,在当时的年代中,如果谁家的老婆不能生孩子,那肯定是要遭受到村里人的指点,就连自己的婆婆也对郑桂珍冷眼相待,这让她心里充满了委屈,好在他的丈夫却并不如此,反而是经常为她打抱不平。

时间一长,看这个自己同龄人的孩子都该上学了,这可急坏了郑桂珍,于是她就建议丈夫陪同自己一起去医院做下检查。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最终医生告诉郑桂珍患有"双侧输卵管不通",对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而言,意味着郑桂珍这辈子已经当不了母亲了,于是二人心灰意冷的回到了家。

看着难过的妻子,这让郑桂珍的丈夫很是不忍,于是他便各种寻找民间偏方,喝土药,更是经常带着妻子一起烧香拜服,祈求上天能为他们恩赐一个孩子。

但几年过去了,郑桂珍药也没少吃,钱也没少花,罪也没少受,但自己的肚子却始终没有任何的动静,虽然夫妻二人陷入无尽的痛苦,但是他们也并没有放弃任何的希望,毕竟在那个年代中,谁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转眼郑桂珍马上到了40岁,夫妻二人基本上丧失了所有希望,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广播竟然播出北京有一个机构正在研究体外授精技术,可以帮助一些不孕不育的夫妻生出孩子。

这则消息虽然在普通人眼里可能是条广告,但是对于郑桂珍夫妻二人而言,这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于是郑桂珍就询问丈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

没想到丈夫却十分不同意,因为在当时的中国,这种试管婴儿成功的案例并没有,所以丈夫也不想来回折腾,但郑桂珍却十分坚持说道:"这是最后一次,如果不成功的话,我们就放弃吧,以后好好过日子吧!"

最终在郑桂珍的一顿劝说下,她和丈夫收拾好行李,第二天早上就乘车奔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张丽珠教授。

试管婴儿的由来

张丽珠教授在1944年就已经在国外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更是在海外拥有着优异的生活和先进的工作条件。

但是她并没有被眼前的虚荣所蒙蔽双眼,她深知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这样刻苦努力的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回报自己的祖国,帮助自己的同胞们能远离病魔的纠缠。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张丽珠教授就辞掉了海外的工作,来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从事一名妇科医生,在这短暂的几年工作时间内,张丽珠教授就收到了上千封来自不孕不育患者的信,每一封都能展现她们想做父母的心情。

看到这里,张丽珠教授也是十分能理解那些不孕不育家庭的焦虑以及对孩子的深切渴望,于是她就想着怎么样能来帮助她们完成梦想呢?

在1978年的时候,英国出生了一个名叫路易丝[gf]2022[/gf]布朗的女孩,她就是通过试管诞生的新生命,虽然外界对于试管婴儿仍然存在很大的顾虑,但是看着眼前这个新生命,张丽珠教授明白,这是成千上万不孕不育家庭希望的曙光。

要知道,当时的试管婴儿在我国并没有几个人知道,而且我国也并没有什么专业的医疗器材,再加上我国当时正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张丽珠教授提出的这个建议很快就遭到了拒绝。

但张丽珠教授并不选择放弃,她自己组建了几个团队,开始废寝忘食的摸索研究,要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她们不仅没有很好的实验室,就连取卵针也是专门跑到国外购买回来的。

因为只有一根取卵针,而且每当针头钝了就拿到钟表铺磨一磨,更是没有专业的保温设备,她们就把存放卵泡液的试管装在保温杯里,就连培养液,也是按照张丽珠教授调制的方子进行配制的。

其实郑桂珍是张丽珠教授的第十三个病人,在之前的12位病人中,张丽珠教授都成功将胚胎培养出来了,但是到了将受精胚胎移植到子宫里面,并且保证存活的状态下,却都已失败告终,这其实也是最难得一步。

开始尝试开腹取卵

当郑桂珍找到张丽珠教授的时候,就提出想尝试一下试管婴儿的想法,因为郑桂珍的年纪太大,卵不多,而且质量也不好,所以在手术之前,张丽珠教授就提前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等到张丽珠教授开始研究方案的时候,她就找到了郑桂珍,并且提出了一个"开腹取卵",那个时候并没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这个时候,只能开刀,然后通过腹腔去触碰子宫里的卵泡。

此时的郑桂珍二话没说,忍着痛,积极配合着张丽珠教授,好在张丽珠教授以及团队成员成功地找到卵子,并顺利完成体外受精。

等到受精卵开始分裂,张丽珠教授用一根特制的塑料管将受精卵植入郑桂珍子宫内,7周后,胎儿原始心脏有力地搏动,这个时候临床妊娠成功。

这个时候,郑桂珍就像是"熊猫"一样被自己的丈夫以及张丽珠教授和团队成员们保护,更是将她的行动也受到了限制,生怕郑桂珍出现任何的意外。

经过十月的怀胎,在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被推进了手术室,由张丽珠教授亲自主刀,经过漫长时间的等待,只听"哇--哇--哇",一名重3900克,身长52cm的女婴被推了出来。

这个时候,医务人员一片呼声,很多人都流起了激动的眼泪,就连新闻联播的记者也早已架好摄像机,急忙记下这激动的时刻,并且还将这件事情播出,告知了全中国人民,这也是中国首例试管婴儿。

为了感谢张丽珠教授,郑桂珍和丈夫决定将孩子起名为郑萌珠,因为"萌"是代表着萌芽的意思,而"珠"则是根据张丽珠教授的名字而取,表示感谢她赐予孩子的生命。

有人开心有人质疑

当郑萌珠出生之后,张丽珠教授就要求郑桂珍和他的丈夫在北京修养两个月才回老家,因为张丽珠教授要仔细观察并且记录郑萌珠的身体发育,以及智商、语言能力等等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郑萌珠的成长。

根据郑萌珠的父母介绍,郑萌珠在八个月的时候就会叫爸爸妈妈了,而且在一周岁就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句,大约在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会走路,两岁就能哼唱几首简单的歌曲。

两岁时体重已达到12.25公斤、身高85厘米,而且她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状况都挺好,生性活泼好动,也很少得病,长得也与母亲十分相似。

但是还是有不少外界人的质疑,他们认为这种试管婴儿的出现就是在破坏伦理关系,而且这种通过非常正常方法生出来的孩子,能不能长大,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毕竟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才活了10岁。

比如她不能生孩子、不能活到40岁等等之类的话题,就这样一直出现在郑萌珠的身边,但她并没有因为这些话题而受到打压,反而是积极保持着活泼好动的性格,健健康康的成长。

在郑萌珠20岁的那年,就成功考上了西京学院,在这一年里,北京三院也是专门组织了一场庆祝会,邀请曾经那些试管婴儿回到生命起源的地方,开始对她们鼓励,希望她们能不忘这份恩情,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

2009年,郑萌珠在西安西京学院毕业后,就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回到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工作,她成为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工作人员,从事病案管理工作。

在2019年4月15日,郑萌珠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下自己的孩子,这是我国大陆首个由试管婴儿分娩的"试管婴儿二代宝宝"。

这例试管婴儿能分娩宝宝的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成熟,同时也打破了那些试管婴儿不能生孩子、不能活到40岁等等之类话题的谣言。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