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老人会认为,腿疼就是得了"老寒腿",捶一捶、做一下热敷就会缓解。其实,有些"腿疼"如果不及时治疗,离截肢就只有一步之遥。
宁德80岁的王大爷(化名)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把下肢疼痛当作"老寒腿",直到皮肤冰凉、脚趾头发黑才去看医院,结果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生说再迟一点来就要截肢了。
"腿痛"三年没重视,脚趾溃疡、变黑
王大爷是个"老烟枪",虽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从2021年起,老人的左腿就开始不明原因疼痛,家人误以为是和年龄相关的"老寒腿",没有引起重视。三个月前,王大爷感觉左下肢的皮肤冰凉、发紫,疼痛持续不能缓解,有个脚趾还逐渐出现溃疡、变黑。忧心不已的他,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求治。
完善专科检查后,王大爷被确诊为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再耽误下去,腿就会坏死,将面临截肢危险。
因为王大爷心肺功能储备差,且有长期吸烟、高血压病史,病情复杂,手术风险较高,经综合评估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医生团队为他施行了微创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术后,王大爷的皮肤温度回暖、疼痛缓解,一周后康复出院。
动脉硬化闭塞有4个阶段,延误治疗要截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在下肢的表现,是动脉硬化导致的斑块把血管堵住了。
典型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四个阶段:早期会出现足部发凉、发麻;中期出现的症状叫"间歇性跛行",特点是走一段路后觉得小腿部痛,休息片刻又能继续行走;到了晚期,即使不走也会出现肢体远端疼痛,夜间疼得甚至不能入睡;终末期还可出现肢体坏死,需要采取截肢保命的方法。
由于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缺乏足够的认识,不少患者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而被迫截肢;还有的被误诊为闭塞性脉管炎、骨质增生、风湿病等,没得到及时治疗。
从戒烟控糖开始,做好健康管理
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等,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和糖尿病的危害最大,可使周围动脉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4倍,合并因素的危险性更高。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出现下肢疼痛及跛行,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主要的办法就是针对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控制体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肥胖、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因此控制体重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要让自己的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即BMI在20~24之间即可。
杜绝吸烟和二手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膜和一些器官或组织,除了可引起血管硬化外,也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这些都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戒烟是预防主动脉硬化的主要方法。
适当锻炼。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荷及没有严重不适感为宜。
低盐低脂饮食。想要保护血管,饮食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主要是清淡饮食,做到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限糖;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
积极治疗慢性病。某些慢性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和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病基本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主要危害是使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以排查各种血管疾病的可能,尤其是有吸烟史、三高病史,以及患有其他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做好血管方面的检查,做好自身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