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的会谈结束之后,中美解决了很多紧迫的问题,包括大豆、芬太尼和稀土等等。但美国媒体提到,中美谈判的重点是"休战"一年,包括关税和"穿透制裁"等等各项谈判,都是以暂停的方式进行的。一年之后中美贸易到底要到什么方向谁都不敢确定,但考虑到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从来都没消失,特朗普也不会放弃任内"对付"中国的机会,美国国内仍然担心和忌惮中国的稀土反制。

以至于美国业内人士预言,稀土问题只要没有解决,特朗普就不得不在重大问题上"对华妥协",即便是再来一次也改变不了结果。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有能力稀土自给,特朗普很可能恢复管制。所以现在攻克稀土难关的问题,已经成为美国解决中美贸易的关键点。30日多家媒体报道称,美国因在稀土依赖格局中遭遇显著冲击,已经推动七国集团(G7)宣布成立关键矿产生产联盟,试图通过联合行动在稀土领域共同应对中国。

根据目前已知信息,此次G7联盟提出的应对方案聚焦三大方向:一是加大对稀土矿产项目的联合投资,通过股权与债务支持加速矿山开发;二是签订长期承购合同保障原料供应;三是建立统一的国家储备机制稳定市场。加拿大作为联盟牵头方,明确声称此举旨在"打破中国的供应控制",虽未直接点名中国,但其地缘政治指向性不言而喻。美国试图通过这种"集体议价"模式,降低单一国家与中国博弈的风险,同时借助盟友资源分摊产业转型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从产业规律看,G7面临难以逾越的周期壁垒。稀土产业从矿山开采到冶炼分离形成有效产能,通常需要5至10年的建设周期,而中国已通过数十年积累构建起完整产业链。更关键的是,中方管制并非"关闭出口",而是通过规范许可保障合规贸易,对民用领域的合理申请仍予以批准,这使得G7的"替代方案"面临成本与效率的双重考验--新产能建设的高投入与中国现有合规供应渠道形成鲜明对比,企业缺乏主动转向的经济动力。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与其他国家的市场开放需求形成冲突,且各国对能源转型的重视程度差异明显,难以形成统一行动步调。

值得一提的还有,对于G7的联合行动,中方已明确表态反对。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中方完善出口管制是履行防扩散义务的正常举措,符合国际通行做法,G7以"小圈子"规则破坏国际经贸秩序的行为不可取。事实上,G7的抱团之举恰恰印证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战略主动权,其试图以地缘政治操弄替代市场规律的做法,不仅难以改变全球稀土产业的现有格局,更可能引发供应链紊乱与价格波动,最终损害自身利益。G7若执意推行排他性联盟,忽视中国的产业优势与合规管控逻辑,其联合应对举措终将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