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来首次,国家发钱!
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
这是个爆炸性的重磅消息。以前大家经常听到的都是零零散散的一些城市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生娃;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打工人感受最深的就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生娃养娃能少交税。
现在增加一项面对全民的直接现金补贴,是70年来的首次。
这笔钱从哪里来?根据估算,这项政策每年将补贴2000多万婴幼儿,按照每娃3600元的话,一年国家就要补贴超过720亿。
钱不从地方财政出,而是来自中央财政设立的"育儿补贴补助"专项资金,这其实是一项转移支付资金,是"国补"。
换句话说,申领人不用担心地方没钱、领不到,这笔钱是国家出的育儿补贴专项资金,划到地方,与地方化债资金啥的也不是一条线。
另外,如果有地方补助标准更高,高出国补的部分由地方财政出。就好比之前内蒙呼和浩特市的育儿补贴政策,一娃给1万,二娃给5万(分五年每年发1万),三娃给10万(分十年每年发1万)。比国家统一补贴提高的部分,得地方自己出。
但,别看有些"地补"更高你就觉得每娃每年3600元很少,这个金额对收入高的人来说可能还不够烟钱,毕竟分到每个月也就300块。
可你要知道,很多区县乡村老人一年的退休金都没有3600元,对于收入高的家庭来说,这点钱属于锦上添花;对于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这笔钱却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至少能省下一小半奶粉钱,无异于雪中送炭。
事实上,这次史无前例开启育儿现金补贴,意义非常深远。
第一,不论收入,所有人都能惠及。
之前在育儿普惠上,最常见的是家里有婴幼儿的,可在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也就是可以减税。这个政策的确惠及了很多人,尤其是年收入七八万以上的人。
但全国能达到个税门槛的有多少人?综合信息来看,应该不到1个亿。
咱们总共约14亿人口,就算扣除老的和小的(60岁以上的3.1亿人、16以下的2.5亿人)也还有8.4亿,这1个亿也只占8.4亿的12%。换句话说,享受到税收优惠的仍然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人还没享受到。
现在国家对全国所有家庭,给出真金白银育儿补贴,不管你是什么收入水平,这一下,所有人都惠及到了。
第二,刺激多生娃。
还是那句话,别看三年、每年3600块并不算多,但很多家庭也并不是把小孩往精致了养的。
就好比现在许多家长学北上广,各种补习班各种活动课,花钱如流水,有没有效果另说,主打一个花钱求安慰。但也有很多家庭并不跟风,有的是无力跟风,有的心态很简单,随遇而安,生了就养。
每年3600块看似不多,但也能够刺激相当一部分人多生娃。
第三,最核心的,这也是一种财富分配。
现在上个幼儿园,学费往往比大学还贵得多,前几会议已经明确: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换句话说,除了3600的育儿补贴,接下来上幼儿园很快也要免费了。
这些钱大概率都得由国家财政出,大概率还是通过转移支付的各种名目的专项资金。
国家财政的钱主要来自于税收和非税收(如国企盈利、银行利润等等),现在拿出一部分用于全民育儿补贴和推动幼儿园免费,将直接大幅降低家庭负担。
究其本质,实则就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损有余补不足,给家庭减负,减小收支差距,减小贫富差距。
这种真金白银上的倾斜,必然催动更多家庭结婚生娃、多生娃。同时,资金与人口带来的消费动力,自然又会促进经济正向循环。总之,国家真金白银发钱给你养娃、推动学前教育免费,好处实在太多。
或许用不了几年,年轻人担心的生娃教育等开支负担,国家都几近能给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