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迄今为止甲片最多的汉代铠甲
考古人员还在刘充国墓(5号墓)及4号墓发现了荒帷。杨军介绍,刘充国墓主棺下葬时盖了一件荒帷,为表面嵌有鎏金柿蒂纹铜饰件的纺织物,棺盖表面可见纵向10枚、横向5枚柿蒂纹铜饰。棺盖揭取后,棺四面侧板上发现也有荒帷遮盖着。而4号墓棺头箱位置中部表面发现鎏金柿蒂纹铜饰件堆积情况,结合5号墓荒帷的发现,推断该鎏金柿蒂纹铜饰件堆积是4号墓被盗时荒帷被掀起后堆积在一处所致。
刘贺墓西藏椁兵器库出土了一套实用铠甲。实验室考古表明,该铠甲为铁、铜、皮复合的髹漆侧开襟鱼鳞甲,在出土的汉代铠甲中为首次发现。 铠甲的鱼鳞甲片6000余片,样式多达九种以上,最小的鱼鳞甲片仅有1~1.5厘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甲片最多、样式复杂、工艺奇特、等级较高的汉代铠甲。
此外,考古人员对画有最早孔子像的"孔子屏风"进行了复原,确认该文物是一个由衣镜主屏和《衣镜赋》辅屏共同构成的双折式屏风。
资料图
在汉代人工制品中首次发现铁酸钙
此前,专家认为刘贺墓出土的编磬为铁质。根据能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显示,编磬含有大量的铁(Fe)元素。但通过偏光和扫描电镜观察,未发现与铁相关的晶体组织形态(单质铁)。同时,编磬没有磁性且表面没有像铁器那样的层状锈蚀产物,表明编磬不是铁质的。通过对编磬套箱的清理及提取,确定了编磬数量为14件,编磬架下方有一块木板承托。经XRD(X射线衍射)检测分析,其材质内胎为烧结的碳酸钙,外壳为铁钙氧化物的烧制物,物相组成中可能含有铁酸钙,在汉代人工制品中尚属首次发现。初步推断编磬制作时先用碳酸钙塑形并初步烘烤定型,然后使用铁氧化物、碳酸钙等为主要原料的物质涂抹在表面,再进行烧制。
"除国诏书"证明刘贺的死亡时间
在刘贺墓中出土的"除国诏书",是继居延出土的《永始三年诏书》《元康五年诏书》之后,第三份较为完整的西汉诏书,是南方地区唯一一份汉代诏书实物。
杨军介绍,"除国诏书"长约25厘米,即汉代一尺一寸,书写格式两(竖)行,文字为汉隶,与文献记载的"尺一诏"相印证。
"除国诏书"有众多大臣署名,如"臣吉"丞相丙吉、"臣望之"御史大夫萧望之、"臣昌"掌宗庙礼仪太常苏昌等,见证了汉代的公卿会议制度和官员情况,也确定了刘贺的死亡时间:"九月乙巳死"。此时为汉宣帝神爵三年九月初八(阴历),即公元前59年10月6日,正值南昌夏秋之际,该季节产香瓜,与刘贺遗骸中发现未消化的香瓜子这一现象相符合。
杨军表示,从时间顺序上看,"刘贺薨--豫章太守上书朝廷--朝廷议论后批准--海昏国除"这一系列的流程应当在刘贺下葬前完成,即公元前59年10月6日刘贺病逝到"除国诏书"下发到豫章郡的时间公元前59年11月14日(十月甲申,汉宣帝神爵三年十月十七)以及"除国诏书"下发到海昏侯国的时间公元前59年11月22日(十月丙戌,汉宣帝神爵三年十月二十五),这应当是一个较短的时间,从刘贺病逝到海昏侯国除国前后不到40天,下葬应该在47天后,这也为西汉列侯丧葬殡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