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棒祭出后,中方反制出乎意料,特朗普恼羞成怒,深夜发文,酝酿再对中国出手。中方两部门迅速回应,总结下来就是4个字--奉陪到底!
北京时间4月7日深夜11点多,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出最后通牒:若中国不在4月8日之前,撤回对美商品加征的34%关税,美国将从4月9日零时起,对中国商品再追加50%的关税。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警告中国。自重返白宫以来,他接连推出"对等关税"政策,将全球贸易秩序搅得天翻地覆。但这一次的威胁,更像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局。
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
特朗普对关税的偏爱,几乎成了他的标签。早在第一任期,他就以"保护美国工人"为名,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如今,特朗普不再满足于中国一国,转向和全世界"宣战",目标直指"消除逆差、振兴美国制造业"。
可这些目标能实现吗?2018-2019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因关税损失了14.2万个全职岗位,GDP缩水0.2%。如今,摩根大通预计,关税政策影响,将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700美元,高盛更将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2%下调至1.7%。连特朗普自己都悲观预测,美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
然而,被裹挟的特朗普早已停不下来,他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关税上,妄图逼中国妥协。但他显然低估了我们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今天,商务部和外交部相继表态:绝不向美国低头,坚决奉陪到底!
美国民众上街抗议
但话又说回来,美国的"对等关税"4月9日就生效,特朗普坐等新关税政策生效即可,为什么要卡这个时间点再"逼"中国一把?
从内部来看,由于特朗普的加税政策,美国国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从5号开始,全美50个州相继爆发抗议活动,数百万人走上街头,怒斥特朗普的一系列政策,喊话"停止经济自杀"。
美国民众迅速囤货"备战",超市货架上的中国产电视机被抢购一空,肥皂、牙膏等日用品价格飞涨。美国股市更是炸了锅,短短两天就蒸发超过6万亿美元。特朗普急需通过"强硬对华姿态"转移民众的不满。
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
而从外部来看,美方宣布加税政策后,仅隔了一天,中方就出台反制措施,精准打击美国要害,而且中国还是第一个反制"对等关税"的国家,这远超特朗普预期,说明中方早已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只能继续加码,才能逼中国妥协。否则的话,若是有更多国家"揭竿而起",结果必然是"全球都将离美国而去"。
事实上,眼下已经有这个趋势了。欧盟准备在未来几天内,对美国进行第一轮贸易反制,瞄准美国的肉类、谷物、木材等商品,欧盟还计划拉上英国,共同对抗美国关税压力。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则补充称,欧盟计划和美国谈判,但若美方"敬酒"不吃,欧盟也准备好了"罚酒"。
不仅如此,东盟国家也已做好准备。作为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将带头协调东盟国家,建立统一的地区战线,应对美国"对等关税"带来的冲击。可以说,在关税问题上,东盟将对美国下"战书"。
马来西亚是今年东盟轮值主席国
客观来说,在应对美国关税这个问题上,中国和东盟有合作的潜力。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是中企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在供应链和贸易上形成互补。同时还有RCEP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这些做支撑,双方合作可有效应对美国的关税冲击。不过,鉴于越南已经率先"投降",菲律宾计划货币贬值,预计东盟内部未必能形成铁板一块。
特朗普此次仅给中国24小时,这种"最后通牒"式的威胁,意在制造心理压迫,迫使中方让步。但现在早已不是8年前,中国不吃讹诈这一套!何况,不管是34%还是50%,亦或者是104%,本质上都没有区别,都是美方对中方底线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