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春节申遗成功!春节是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仪式感(3)

2024-12-05 14:21  沧州晚报

11端午节(列入年份 2009年)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端午节是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对中国民俗生活有重大影响。

12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列入年份 2009年)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淳朴、粗犷、和谐的特征。

13妈祖信俗(列入年份 2009年)

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承至今。

14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列入年份 2009年)

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

15南音(列入年份 2009年)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类别的曲目。

16热贡艺术(列入年份 2009年)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7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年份 2009年)

△南宋《蚕织图》(局部)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丝绸产品等。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年份 2009年)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年份 2009年)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