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二手房跌破成本价 这些区域最值得出手

2025-02-15 11:37  头条

"房子比我买的时候还便宜20万"--这样的感叹最近在各大社交平台频频出现。2025年初,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引发广泛关注:多个城市的二手房挂牌价已跌破原始购房成本,部分热门区域甚至出现了"首付归零"的情况。

据贝壳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50个重点城市中,已有23个城市的二手房均价较2021年高点累计跌幅超过25%。其中,部分三四线城市的跌幅甚至突破35%,这意味着不少早期购房者的首付款已基本"蒸发"。

最具代表性的五个城市跌幅数据令人震惊:某东部沿海二线城市二手房均价从2021年的28500元/平米跌至现在的19800元/平米,跌幅高达30.5%;中部某省会城市从19200元/平米跌至13600元/平米,跌幅29.2%;西部某重点城市从15800元/平米跌至11200元/平米,跌幅29.1%。

然而,市场的"至暗时刻"往往蕴含着机遇。细分来看,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三类区域:一是传统的教育资源富集区,受学区房政策调整影响,部分热门学区房价格跌幅达到40%以上,但教育资源价值依然存在;二是城市更新区域,如地铁新线周边和旧改项目集中区域;三是产业新城,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周边的居住区域。

从具体数据看,以北京为例,某教育资源富集区域的二手房均价从2021年的12.5万元/平米跌至现在的8.2万元/平米,跌幅达34.4%。而在深圳,某产业园区附近的二手房均价从9.8万元/平米跌至6.5万元/平米,跌幅33.7%。这些区域的房价已经接近或低于开发商的建造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房价跌破成本线并非简单的价格下跌,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首先是建筑成本的上涨,据统计,近三年建筑材料价格平均上涨了18.3%,人工成本上涨了23.5%;其次是土地成本居高不下,重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占房价比例普遍超过50%;最后是各类税费成本,占比约15%-20%。

然而,当前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首先是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2025年1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增长26.3%,新增挂牌量减少15.7%,市场供需关系开始改善。其次,银行对二手房贷款的态度明显转暖,平均审批周期从此前的45天缩短至现在的22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关键数据: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带看量环比上涨37.2%,成交周期缩短至平均42天;二线城市热门板块的业主议价空间扩大至8.5%,部分特价房源甚至达到15%以上;三四线城市虽然整体仍在调整,但优质地段的成交量已开始企稳。

对于购房者来说,当前市场提供了难得的"上车"机会。特别是对于自住需求者而言,在房价处于成本线附近时入市,不仅能够获得较大的性价比,还能享受到政策红利。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0个城市推出了购房补贴政策,金额从数万到数十万不等。

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所有低价房源都值得购买。首先要看所在板块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产业支撑和人口导入能力;其次是物业品质,部分老旧小区可能存在高额维修成本;最后是产权状况,需要特别关注是否存在债务纠纷等问题。

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价格回归理性是大势所趋。但这种调整也在重塑市场格局,一些具备真实需求支撑的区域,未来仍然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对于购房者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提升选房的专业性,在综合考虑区位、配套、产权等因素的基础上,抓住市场调整期的机遇。

可以说,当前市场正处于"黄金坑"阶段,但并非所有房源都值得出手。选择关键在于"三看":看区域发展潜力、看配套设施完善度、看性价比。只有这三者都具备较高水平的房源,才是真正值得出手的投资标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