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虾大爆发!密密麻麻沿着台阶爬,伸手就能抓,网友羡慕:120一斤!

2025-09-20 13:43  搜狐

烟台海岸近海生物大批涌上岸屡见不鲜

在风浪过后,海边经常会出现大量近岸海洋生物被冲上岸的现象,蝼蛄虾等物种尤其常见。这种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着海域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今年八月三十日,山东烟台高新区的海滨再次引起关注。来自各地的人们看到岸边聚集着大量活着的蝼蛄虾,一部分还在试图从沙滩里钻回水里,场面有点错愕也带着惊喜。人群的情绪在一瞬间交织成三种感受:先是像遇到意外的丰收,仿佛捡到免费的海鲜;随后又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在历史的画面里曾经见过类似景象;最后不免担忧,这样的大量出现是不是和极端天气或其他环境因素有关。

回望往年,这样的海滩"丰收"并非罕见。比如二零二二年的十月,台风之后烟台开发区的海滩同样出现了数量惊人的蝼蛄虾,现场居民和游客立刻行动起来,把岸边的资源装走,甚至有外地访客专程赶来围观和参与。更有趣的是,现场有人在捡拾完毕后先在原地摆起摊点,仿佛把海鲜变成了即时的商品,新闻里也出现了海肠、扇贝等近海物种大量被冲上岸的画面。

类似的景象早在2019年、2020年等年份也有记录,原因往往与风浪过大、海域近岸的生物群落结构有关。这些物种多居于距离岸边七到八米左右的软沙滩区域,一旦风力达到一定强度,冲击力就会把它们带到岸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量的海鲜被冲上岸?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给出解释:近岸栖息的多为对海况敏感的生物,遇到强风强浪时容易被推离水域,落到可觅食或可收集的区域。去年十月的黄海与渤海同样经历了强风天气,海面风力达到八级,水浪翻腾,促成了这批无辜生物的岸上之旅。

此外,地区层面的生态补充工作也为此类现象提供背景支撑。2015至2016年,烟台海洋经济研究院在开发区、莱山区、蓬莱区等海域实施了海肠苗种的公益性增殖放流,投放量接近一百二十万株。此举旨在增加本地海肠数量,降低价格,让这种原生海洋资源更好地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生态物种数量的增加往往也伴随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其他物种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

因此,海岸风浪之后大量海鲜被冲上岸,既是自然现象,也是人类在保护与利用海洋资源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它反映出海洋生态环境在被科学管理后逐步向好,也提醒我们要继续关注海洋保护,守护好这片蓝色家园。

愿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以持续的行动维护海洋健康。愿海洋越发丰饶,生活因此更加美好,大家共同迎来充满希望的明天。祝愿海风温柔,海岸安宁,前方的日子一切顺利,心怀信心,向着美好的未来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