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两天,美方为李嘉诚出头 李泽楷与长和划清界限

2025-03-31 19:57  头条

官方宣布对李嘉诚卖港口一事进行审查后,美方公开回应称"不意外"。与此同时,李嘉诚公司的市值迎来暴跌,而他也已经开始准备后手。美方具体说了些什么?李嘉诚又到底准备了什么后手?

众所周知,针对李嘉诚卖港口一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近日回应称,已经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就在官方宣布审查后,美方也首次针对此事进行了公开回应。据悉,美国务院发言人布鲁斯公开声称,他们对中方宣布审查并不感到意外,并且对这一做法表达不满。

有专家分析称,从官方审查的角度来看,该交易影响重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肩负维护市场秩序的重任,反垄断二司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审查是其职责所在。即便交易港口位于海外,但一旦完成交割,新的运营方若采取不利于中国企业的举措,如抬高中国船只过路费,必然会增加我国相关企业的进口成本,进而影响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此外,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重要海运通道,其两端港口的控制权关乎国际贸易的战略安全。中国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对可能影响自身贸易顺畅与安全的交易保持警惕、依法审查,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必要之举。

美方的回应则凸显了其复杂心态。一方面,美国对中方审查不意外,说明他们深知这笔交易对中国战略安全的敏感性,也清楚中国不会对涉及重大利益的交易坐视不管。另一方面,美方表达不满,根源在于其自身的战略利益诉求。

要知道,长期以来,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极为看重,视其为掌控全球海运战略要道的关键环节。若该港口落入与美国关系密切的贝莱德财团手中,美国无疑将在运河运营上拥有更大话语权,这对于其在全球海运贸易中维持霸权地位意义重大。而中方的审查可能打乱美国这一战略布局,因此美方通过公开表达不满,试图对中国施加舆论压力,干扰审查进程。​

当然,对于李嘉诚的长和集团而言,这笔交易如今陷入了复杂局面。原本计划 4 月 2 日签署协议,目前已传出 "暂缓" 消息。这一变化背后,中国官方审查的压力无疑是重要因素。长和集团此前强调 "在商言商",但该交易绝非单纯商业行为,其政治、战略影响深远。若交易最终因审查受阻或失败,长和集团不仅可能面临商业信誉受损、交易违约赔偿等问题,还需重新审视自身在全球业务布局中的战略选择,思考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国际政治关系之间的矛盾。

与此同时,李嘉诚公司的市值迎来暴跌,而他也已经开始准备后手。据悉,随着"李嘉诚卖港口"一事持续发酵,他旗下公司的市值迎来暴跌,总计蒸发超过781亿港元。日前,李嘉诚次子李泽楷旗下的盈科拓展集团则公开对外表示称,他们的所有业务都全部独立于李嘉诚的长和公司。外界普遍认为,这很明显是李嘉诚所准备的后手。面对如今的局面,宣布盈科独立于长和,这或许能够减轻盈科所受到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场多角博弈中,局势仍在持续演变。未来,长和集团需审慎权衡,重新校准发展方向,在全球贸易格局与国际关系复杂交织的当下,寻找新的平衡支点。而中国也将坚定秉持维护公平竞争与国家核心利益的原则,在反垄断审查中展现担当,让市场秩序与战略安全得以稳固。美方若继续妄图借舆论施压,只会凸显其霸权的无理。而随着全球目光聚焦,各方在这一事件中的后续举措,必将深刻影响国际贸易的未来走势,也必将进一步重塑相关企业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