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瑞典的"小心翼翼",此次谈判最重要的就是中美的态度,而从一些消息看,有猜测认为,中美可能已经有了初步的谈妥迹象。具体来看,最主要的就是推迟8月12日到期的关税缓冲期,继续将"关税停火期限"延长3个月,也就是到了11月份。
从中方角度看,我们已经告诉了美方,不要试图挑战我们的利益,这也是谈判的最后底线。
这是因为,美国和欧盟最近达成的协议,被一些人视为"不那么理想",所以有质疑称,中方会不会愿意接受次优之选。说白了,就是适当对美方作出让步。
(美欧达成协议)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中国在经贸合作中仍持务实态度,强调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同时坚决拒绝损害自身利益的交易。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美国方面的风向标则显得相对复杂,美财长贝森特的态度无疑是最大的变数之一。
此前,他放话要说服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无异于给谈判加上了地缘政治的包袱。对此,中国显然更希望专注于纯粹的经贸问题,而不是被卷入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博弈。
当然,也不排除贝森特此举,只是为了提前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或许并没有真的想让地缘政治成为中美第三轮谈判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