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一天夜里,重庆一位男子打通了110电话报案,男子向警察说到:"一到晚上,隔壁就开始聚众吵闹,什么说话声、喝酒声、打火机声音,声音大得我实在受不了了,每天晚上都睡不好,之前说了还不听,你们快来管管!"
随后,警方赶到现场侦察,竟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打电话报警的男子可能想不到,自己的一通电话竟让邻居判了死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扰人清梦,发现"秘密"≻-●
事情还得从2014年底说起,报警人朴先生一家三口,生活在重庆的一处老小区内,工作稳定每天朝九晚五的。
日子虽然朴实但是也幸福安稳,妻子贤惠,孩子听话,朴先生邻里之间得关系处的也不错。
但是在2014年年底得时候,因为邻居要回老家过年,觉得房子闲置着还不如租出去挣些收入,于是张贴了出租广告,没多久便搬来了新邻居,是一对情侣。
本来也没什么,搬家嘛,很平常得一件事情,但是自从这对情侣搬来后,却给朴先生带来了很大得困扰。
因为他们每天晚上都会都会发出嘈杂的声音,各种声音不绝于耳,吵得朴先生根本没有办法正常休息。
一会儿是酒瓶碰撞得响声,一会又是一大群人在那大声吵闹的声音,朴先生本就觉轻,老小区隔音还不好,朴先生听着楼上的吵闹声根本无法睡觉。
朴先生心想可能是因为邻居刚刚搬进来,邀请朋友一起吃吃饭、喝喝酒也正常,再者,邻里关系也很重要,楼上楼下得关系闹僵了也不太好。
于是,朴先生便想着过几天可能就好了,但谁知道邻居不仅没有安静,反而变本加厉,吵闹声越来越大。
这换做是谁都是很生气的,几天也就算了,天天这样谁受得了,而且妻子还告诉朴先生,这家邻居自从搬来后,几乎白天没怎么出过门,但一到了晚上就开始吵闹。
朴先生听到这有些恼火,白天不吵闹,偏偏等人家睡觉了吵闹,这不是存心找事呢吗。
于是,这天朴先生下班,就敲响了邻居的门,想和邻居谈谈,让他们晚上不要再吵了。
但朴先生敲门,喊人却没有人回答,朴先生以为家里没人,便先走了,想着等到有人了再说。
谁想,当他回家准备睡觉时,楼上却开始吵闹起来了,朴先生以为家里来人了,便再次上楼敲响门铃,可这次屋内却又没了动静,任凭朴先生怎么叫喊都没人应答。
朴先生便自顾自的将自己的意思传达到,如果他们再这样吵闹,那自己就要报警。
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当朴先生以为自己的警告起了作用时,没多大一会便又传来了吵闹声。
忍无可忍的朴先生选择了报警,让警察来解决。
"喂,你好!我要报警,楼上一直传出奇怪的声音,每天晚上都这样,我去找他们谈谈,他们当没听见,已经好几次了。"
接收到报警后,警方出警找到朴先生的邻居,想着可能就是民事纠纷调解一下就好了,但是警察来了都没人开门。
这让警方产生了怀疑,因为朴先生说,这租户基本不怎么出门,吃饭什么的还是晚上朋友给带的,既然没出去,为什么装作听不见?
警方感觉事情不对劲,报警人已经去第三次了,正常情况也应该开门看看,朴先生的楼上邻居却门都不开,甚至楼也不下。
随后,警方就来到了朴先生的家里面,向他了解整体事件的情况。
"一到晚上邻居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开始吵闹,有打火机声音,还有瓶瓶罐罐碰撞的声音,而且在大半夜的时候还会有别的人去他们家,我们已经再三忍让了,上班都不能好好上"
警方根据朴先生的描述,觉得这家人家可能有情况,就去物业那里去了解租户的身份。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租户一点都不简单,甚至还牵出了一个大案。
警方从物业那里开始调查,了解到租户姓黄,根据警务系统的查询发现,黄某曾经贩过毒,有过犯罪前科,随后黄某便引起了警方关注。
根据朴先生反映的情况,警方猜测黄某晚上一直有人去他家,很有可能是在家中聚众吸毒!
为了调查事件真相,警方为了不打草惊蛇,秘密成立专案组,随后物业向警方传递的消息,引起警方的警觉。
物业观察到每天夜里,都会有不同的陌生人出入黄某所在的单元楼。
一个多星期下来,得有几十个人,警方敏锐的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不只是单纯的吸毒这么简单,黄某很有可能在做贩毒的生意。
那么黄某的毒品又是从何处而来呢?这件事情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牵扯出大鱼,抓捕行动一波三折≻-●
想到这里,警方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觉得这件事不简单,还是需要上报给上级公安部门。
随后,立即成立了专案组,为了堪破此案,专案组随即展开了一场多方面的秘密调查,为了彻底弄清黄某的关系网,专案组派出两组人马。
一组民警负责24小时轮流监督,观察黄某以及进出交往人员,另一组专家根据经验进行案件分析,他们负责调查黄某的近期来往的人和流动资金。
一段时间后,警方发现,黄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和一个叫姚某的人接触,而且两人之间还进行了较大的资金交易,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累计高达上千万元。
黄某作为一个无业游民,没有什么正当工作,为什么可以拿出这么大一笔钱。
种种迹象表明,黄某和姚某肯定存在着一种特殊交易。
警方从直觉感知这个姚某并不简单,便开始对姚某展开调查,这一查可不得了。
姚某比黄某更可怕,他的背后竟然有着一个更大的贩毒团伙,在重庆和四川的毒品交易市场几乎都存在他的身影。
于是警方加大力度开始专门调查姚某,去了解他的情况,但事后发现,姚某也并不是这条毒品渠道上的真正源头。
一段时间后,警方通过银行转账记录等方式有了新的发现,这个姚某还和一个姓张的男子有着密切往来。
警方对张某算是比较熟悉的了,张某已经被警方调查多年,警方一直想要找出张某掌握的完整毒品供应链。
事态逐渐清晰,黄某和姚某出现警方决定开始严密跟踪,随后选择合适的机会,对三人同时进行抓捕。
然而,当警方开始密切跟踪时,却发现毒贩狡猾的突然选择搬了家,而抓捕行动远比想象中的难。
在朴先生的几次敲门后,黄某觉得可能会被怀疑,就把事情告诉张某和姚某。二人便有所警觉,贩毒活动更加小心,警方只能小心勘察,避免打草惊蛇。
直到2015年4月份,警方准备开始进行收网行动时,突然收到一条来自跟踪人员的消息。
当天,姚某和他的手下罗某突然换了地方,警方不经警觉起来,难道是他们发现什么了吗?
为了安全,警方暂停了抓捕行动,继续跟踪观察。
他们二人到第三天才出来采购生活用品,但是很奇怪的是,姚某在回去的路上走进了一家隐蔽的药店,当他再出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个白色的大塑料桶。
他和罗某合力才把这个大桶搬进了小区,警方根据直觉猜测,姚某很有可能在制毒,这样的话那两人的罪过可就更大了。
为了防止事态变化,警方觉得得立即开展抓捕行动,但是狡猾的姚某似乎觉察到了自己被警察跟踪,于是便再次更换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他们换的新地方在一个偏僻的村镇,四周比较封闭,人比较少。而且这里的人都会养狗,看到有陌生人的话,狗就会狂吠不止。这无疑是给抓捕行动带来困难。
但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着急,只能慢慢来,警方觉得寻求村民帮助。在村民帮助下,几位民警伪装成一位村民的亲戚暂时住在他家里。
在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民警逐渐得到村民信任,警方决定再次开展抓捕。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姚某和罗某突然再次搬离住所,警方怀疑难道是行动暴露了吗?为了不打草惊蛇只能暂停行动,继续追踪。
经过追踪,警方却发现,他们又回到了之前的小区,这次警方为了防止再生变故,速战速决展开抓捕行动。
针对狡猾的毒贩,为了能够一网打尽这些毒贩,专案组决定兵分三路实施抓捕计划。
一队前往朴先生所在的小区对黄某和他的女朋友进行抓捕,当时警方只搜出几十克的毒品,他骗警方说这是买来和女友一起吸,警方自然不相信。
经过持续审问,黄某最终交代藏毒窝点,他将毒品藏在天花板,好大的一包得有几斤,这足够判处黄某死刑,而他的女友自然也逃不了。
二队则是抓捕罗某,罗某要比黄某警觉,一开始在车上待了好一会,见没有异常情况才敢下车。警方看见后立即上前将罗某制服,并且还在其车上发现大量毒品。
最后便是对"大毒枭"姚某和张某进行抓捕,当时二人正在加油站加油,当警察决定实施抓捕行动时。
接到紧急通知,"车上共四个人,并且携带枪支!一定要小心行动,注意安全。"
这让抓捕行动的难度提高,实施抓捕的警员只有五个,再者对方手里还有枪,这些"亡命之徒"可是狠起来不要命的,如今手里还有枪,这让警方犯了难。
但是如果今天让他们逃走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缉拿归案。
想到这里,警方决定按原计划进行,他们将车子开到姚某他们车子附近。一位警察从车上下来,伪装成需要加油的顾客。
此时姚某看了一眼警察便回过头去了,警方见此立即冲向车内,将他们全部抓获。
事后,根据审问在姚某所说的地方,在屋内发现了制毒的工具,据统计,此次抓捕涉嫌制毒共有11人,涉毒车辆7台,收缴各类毒品高达140多公斤,数量令人触目惊心
证据确凿,最终根据我国法律,黄某、张某、姚某等人被判处以死刑。
朴先生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就报警举报邻居太吵,居然能帮助警察破获这么大的案件,也没想到邻居居然是贩毒人员。
在此,我们对缉毒人员表示敬佩,希望他们能够平平安安。
吸食毒品,家破人亡,毒品真正害人之处不仅是对人意志的消磨,更重要的是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效应。
我国明令禁止毒品,但是却不能禁止人们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禁毒工作越来越难,禁毒人员也越来越危险。
作为中国人民,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为了他们的伟大付出,我们一定要洁身自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