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红场的大阅兵就要来了,全球都盯着这场卫国战争80周年的纪念。
印度总理莫迪直接放鸽子,派了个副手,明显在美俄间玩平衡,不想跟俄走得太近。
中方倒是痛快,早早就确认会到场,专机都准备好了。
普京还放出两句话,掷地有声,直接给中俄关系定了调。
红场阅兵背后又有什么大戏?普京又说了什么?
乱成一锅粥的2025年,全球没几块地方是消停的。
俄乌冲突的炮火还在轰,乌克兰东部的战线拉锯了三年多,至今没个尽头;巴以那边,加沙地带的伤痕却还在流血;南亚更不得了,印巴边境的军队又开始对峙,火药味浓得让人捏把汗。
这时候,俄罗斯宣布要在5月9日搞一场红场阅兵,纪念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消息一出,全球的眼睛都盯上了莫斯科。
这场阅兵不是简单的仪式,俄罗斯这些年被西方制裁得够呛
统计下来,截至今年4月,西方国家对俄的制裁措施总计已经堆到2.9万项,美国带头,欧盟跟得紧,日本韩国也没消停。
经济上被卡脖子,外交上被孤立,俄罗斯想借阅兵告诉大家:俄罗斯还是那个强国,还能挺住。
更重要的是,19个国家的领导人被邀请到场,包括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还有巴西、白俄罗斯、委内瑞拉、越南这些老朋友。
中方的态度最明确,早就确认了5月7日到10日的访问计划,9日会准时出现在红场观礼台上。
俄乌冲突让欧洲乱了阵脚,美国换了特朗普上台后,政策来了个大转弯,从全力挺乌克兰变成了推俄乌和谈,还顺手跟俄罗斯恢复了点对话。
南亚的印巴冲突又让印度坐立不安,边境的军事对峙还没缓下来,国内的压力也跟着涨。
阅兵的邀请名单里,印度和美国这两个大国的反应尤其耐人寻味。
中方选择高调出席,不光是给俄罗斯站台,更是在动荡的局势里传递一种信号:中俄的关系,稳如磐石。
几天前,俄媒放出一部纪录片,普京在里面谈到了中俄关系,他的话不多但分量重。
他说,中俄的关系不是表面上的客套,而是深层次的战略合作,因为两国的利益高度契合。
他还提到,俄罗斯会继续跟中国加深关系,这不仅是双边的事,还能为世界的稳定搭个坚实的基础。
这两句话,像是在给中俄关系画个圈,告诉所有人:我们这对搭档,不是随便就能拆散的。
普京这话说得有底气。
2024年,中俄的贸易额冲到了24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俄罗斯的能源、粮食卖到中国,中国的高铁技术、消费品源源不断输往俄罗斯,西方制裁让俄罗斯的日子不好过,但中俄的合作愣是顶住了压力,贸易额年年涨。
5月7日,中方的专机将飞抵莫斯科,参加阅兵只是行程的一部分,访问期间的会谈、协议,可能比阅兵本身更重磅。
这次访问,就像在跟世界说:中俄的路,走得长久,走得踏实。
反观其他国家,态度就没这么干脆了。
印度这边,犹豫再三,换了好几拨人,先是传出总理莫迪不来,改派国防部长辛格,结果没几天,印度又改口,说国防部长也抽不开身,最后派了个国防部副手过去。
理由是国内事务忙,印巴边境的紧张局势也脱不开干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印度这是在玩平衡。
跟俄罗斯走太近,怕美国不高兴;跟美国贴太紧,又怕得罪俄罗斯这个老军火供应商。
莫迪政府算盘打得精,想两边不得罪,结果只能降级参加,低调行事。
美国的反应更有意思,特朗普早就放话,5月9日的红场阅兵他不去。
不过,他也没闲着,直接宣布6月14日在美国搞一场阅兵,150辆车、50架飞机、6600名士兵,阵仗不小。
官方说法是致敬现役和退伍军人,但6月14日正好是特朗普的生日,外界免不了嘀咕:这怕不是给自己办生日会吧?
还有传言说,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可能会去莫斯科,但白宫和国务院都没吭声,八成是空穴来风。
美国的态度,跟特朗普的政策转向脱不了干系。
他上台后,俄乌和谈被推上台面,美俄关系也有了点缓和的苗头,外界甚至猜测,这是特朗普想"联俄抗华"。
可普京显然不吃这套,他在纪录片里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俄罗斯跟中国的关系,是长远的选择,不是随便就能动摇的。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西方制裁的持续高压,都让俄罗斯没理由为了点短期好处,放弃跟中国的战略合作。
说到底,中俄的关系能走到今天,不是靠运气。
过去几年,西方对俄罗斯的打压变本加厉,制裁、孤立、冻结资产,招数用了个遍。
俄罗斯的经济虽然被摁着,但愣是没垮,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中俄的合作,能源管线连通了,贸易结算用起了人民币和卢布,科技合作也越走越深,2024年的贸易数据就是明证。
这场阅兵是全球博弈的缩影。印度的低调,美国的缺席,都带着各自的小九九。
印度想在美俄之间找平衡,美国想在俄乌和谈里捞好处,但中俄的合作却像个定盘星,稳稳当当,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牵着走。
普京的那两句话,其实不只是说给中方听,也是说给全世界:中俄的路,已经走得够远,未来还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