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哲看来,DeepSeek的崛起似乎是必然的。他透露,应聘者普遍来自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面试过程严谨且要求高,当时招聘并未设定人数上限,明显感受到公司旨在网络顶尖智慧人才,只招收天才级别的精英。
"最开始有一个coding(编程)环节,会根据应聘者的专业出题,测试结果将决定应聘者是否能进入面试环节。面试持续3小时,由两位面试官分别进行,每位面试官负责1.5小时。其中一位面试官会深入考察机器学习的基础知识,连续提问1.5小时,据说所有应聘者都会被问到相同的题目,以便于他们进行比较和排名。接下来的1.5小时则是针对项目经验的讨论,他们特别关注应聘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思考方式。"据刘哲所述,面试由HR主持,两位面试官都很年轻,不超过30岁,整个面试过程体验良好,能够感受到团队充满青春活力。
尽管刘哲没能最终入职DeepSeek,但他说很看好DeepSeek未来的发展。"它的人才筛选模式很好,而且企业很人性化,给了天才们自由发挥的机会。"刘哲如此评价。
在DeepSeek尚未声名鹊起的一年之前,孙商也曾参加过该公司的面试,他的感受与刘哲略有不同。他向极速财讯透露,当时的面试流程与现今众多互联网公司的招聘环节相似,涵盖了简历问答和算法题的测试。总体难度不算特别高,但因为自己裸考并未能在那次面试中脱颖而出。
一位专注于算法的面试者向极速财讯分享了自己的经验,他主要从事TensorFlow/PyTorch相关的工作,涉及各种模型结构、复杂度以及分布式训练。他提到,DeepSeek的面试流程包括三轮,而应聘的成功率则因岗位而异。对于HR或销售类岗位,面试相对容易,但是核心研发岗位一般人就别想了。
与面试挑战性相对应的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如何利用DeepSeek所引发的流量红利。这家被国际媒体誉为"OpenAI最强劲对手"的神秘公司,其内部的运营模式、战略规划和员工特征,同样引发业界的广泛讨论。
据知情人向极速财讯透露,有朋友曾参与DeepSeek的面试,并直接与创始人对话。总体感受是,公司充满愿景,洋溢着理想主义精神,研究氛围优于高校实验室,非常适合对AI充满热情的研究人员。另外,一些参加过DeepSeek面试的人表示,公司不设KPI考核,采取扁平化管理模式,每位核心算法人员都能直接与梁文峰探讨问题,不太像传统公司,更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