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赫曼德水电站的推进,恰似一场及时雨。中国葛洲坝集团项目经理崔健透露,项目建设高峰期已为当地创造近6000个就业岗位,而未来运营阶段,稳定的电力供应将直接惠及数百万民众。
不过,这一项目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19年开工时,就曾遭遇资金短缺、地质条件复杂等挑战。但中企凭借成熟的水电建设经验,逐步啃下硬骨头。有分析人士指出,相比西方企业的高报价和严苛条件,中国企业的"高性价比"和务实作风,让巴基斯坦更愿意选择"中国方案"。
事实上,莫赫曼德水电站的意义,远不止于经济层面。巴基斯坦与印度长期因水资源分配问题争执不休,这轮印巴交火更是与水资源密切相关,在此背景下,这座水电站的建成,无疑将增强巴方对上游水资源的调控能力,减少对印度控制的河流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媒体曾多次炒作"中国在巴基建项目加重债务负担",但巴政府对此并不买账。巴基斯坦规划部长伊克巴尔曾公开反驳:"这些项目是巴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非负担。"
事实上,莫赫曼德水电站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中方企业承担主要风险,巴方则以长期电费收益逐步偿还投资,避免了短期债务压力。
不过,尽管前景光明,但莫赫曼德水电站仍面临诸多考验。
首先,项目所在的西北部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如何保障施工人员和未来运营安全,是中巴双方必须直面的问题。
其次,巴基斯坦电网老化严重,新增电力能否高效输送至需求地区,仍需配套基建跟进。
此外,水电站的长期维护和本土化运营能力,也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目前,中方已承诺为巴方培训大量技术人才,但未来能否真正实现"授人以渔",仍需时间检验。